財經365訊(編輯 孟洋洋) 統計顯示,2011年之前,我國泡面銷量連續18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13年的年銷量更是創下462億包的輝煌戰績,2013年以來,方便面銷量連續三年下跌,只剩380億包。
媒體分析,外賣成為大家更加青睞的選擇,外賣市場規模六年漲八倍,當泡面銷量開始下滑時,正是國內在線外賣規模迅速擴張的時期。
近年來不僅業界龍頭康師傅在泡面市場的日子不好過,統一集團也宣布“逐步退出方便面市場”,表明我國泡面市場開始逐漸沒落。
曾經的輝煌不再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泡面作為加班拍檔、創業伴侶、春運神器,曾幾何時,生活中重要的“朋友”,但這種景象卻在近5年出現了戲劇性地逆轉。人們手邊的泡面被各種外賣所代替,曾經的戰績輝煌不再。
世界泡面協會數據顯示,2011年到2013年,中國泡面年銷量從424.7億包增長至462.2億包;2012年同比增長3.7%;2013年同比增長4.97%。無論是銷量還是增速均呈現逐年提升的趨勢。然而,這種持續、穩步攀升的趨勢卻在2013年之后出現了轉折。2013年到2016年,中國泡面年銷量從462.2億包跌至385.2億,跌幅高達16.66%。
報導指出,整體泡面產業上、下游的日子都不好過。有泡面經銷商透露,一箱24包的康師傅袋裝面,從康師傅廠家拿貨在46.5元到47.5元,折算下來每包1.98元,超商賣場終端銷售價為每包2.5元,“一包方便面只能賺4毛錢,銷量上不去,不僅不賺錢,甚至還會賠錢。”
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則表示,泡面銷量下滑的背后是人們消費結構的轉變,與最初“吃飽”的觀念相比較,當前消費者需要的是健康營養的膳食。
報導說,只有當泡面方便、快捷、廉價等諸多核心優勢被另一種商業模式取代時,市場地位才會遭到顯性沖擊。而這個商業模式,就是恰好在2013年前后迅速崛起的外賣行業。
消費升級的犧牲者
艾媒咨詢公布的“2016~2017中國在線餐飲外賣市場研究報告”指出,2011年到2016年,中國在線訂餐市場規模由216.8億元增長至1662.4億元,6年間增長了近8倍。而根據該機構的預測,2017年在線訂餐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億元大關。
從增速來看,2012年以來,網絡訂餐市場規模增長迅速,平均增速50%左右。這與泡面行業2013年出現的由盛及衰的世紀拐點形成鮮明對照。2013年到2016年,方便面銷量連續3年下滑,3年跌去將近80億包。
百度外賣前副總裁王耀弘認為,網絡訂餐規模的迅速擴大無疑對泡面行業形成了跨界打擊,無論是泡面還是外賣,其功能屬性高度相似。但網絡訂餐模式不僅比泡面更加方便、快捷,而且消費選擇更加豐富,口味更加多元化,泡面的核心優勢幾乎被完全取代。
關注財經365(www.hand93.com),了解更多最新精選財經新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