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結束后,金融監管成為金融業工作主要工作,“穩中求進”的監管工作成為主基調。今年以來,銀監會就防控金融風險做了大量工作,通過補短板、治亂象等一系列手段措施,有效減少了銀行業資金空轉現象,降低了風險隱患。
下一步,如何在防范風險的同時關注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下一階段將就防風險開展哪些工作?就上述問題,近日,銀監會審慎局有關負責人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問:請您簡單介紹一下開展防風險相關工作的背景。
答: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銀監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范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重點任務,持續加大防風險、治亂象、補短板、強服務等工作力度。一方面,引導銀行業回歸本源、專注主業,大力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體制機制創新,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按照“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的要求,加強銀行業監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安全和穩定,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問:就風險較為集中的同業、理財、投資等業務,銀監會重點關注了哪些問題,采取了哪些措施來防范風險?這些業務規模的壓縮或者增速的控制,是否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銀行業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
答:上半年,銀監會以同業、理財、表外業務為重點,安排部署“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以及在股權和對外投資、機構和高管、規章制度、業務、產品、行業廉潔風險等10個方面的市場亂象專項治理。集中對同業、理財、投資等業務進行整治,是因為過去這些領域增長過快、資金空轉現象突出、潛藏較多風險,亟須規范,同時,也是因為對這三個領域進行整治對實體經濟的震動最小。需要強調的是,銀監會整治市場亂象,不只是看到銀行業市場亂象本身,也不只是看到同業、理財、表外業務這幾個領域,而是以更宏觀、更廣闊的視野,將問題放在整個金融業以及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層面來看待,不是“為整治亂象而整治亂象”,最終目的是提升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