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 開始被朋友撇清關系
市場注意到,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發布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監管文件時,與李笑來本人及其項目有關系的人和機構,紛紛與其撇清關系。
今年7月份,著名天使投資人薛蠻子曾在微博上曬出跟李笑來的合影,笑得很開心,并附上:“我終于找到爭取財富自由之路啦!”李笑來也點贊此條微博。此時,薛蠻子迅速改口稱,(此前)發微博只是學習取經。同時有人注意到,甚至羅振宇直接把李笑來在“得到”上的付費課程《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給關閉了。李笑來發布的EOS項目創始人BM,雖然遠在國外,也在第一時間對外表示,李笑來不是公司投資人,兩者沒有任何關系,并且以后不再接受中國人購買EOS。
市場知情人士分析指出,在整個虛擬數字圈,所有玩家就像是一個“金字塔形”的生態分布,處于頂尖位置的人群,是那些將比特幣概念引入國內的“海歸”,他們在全球IT界、密碼分布學領域、金融領域都具備超強的投資意識,他們也想把比特幣作為一種通用貨幣推廣開來;第二類人群則是以大私募、幕后的金融大佬們為代表的投資資本,他們參與其中的動機就是要獲得暴利;第三類則是以李笑來等為代表的鼓吹手,同時他們又開始想利用比特幣創造更多的發財機會,于是ICO就大行其道;第四類才是各類中小投資者,被眼前“財富自由”、“一夜暴富”的字眼迷住了,紛紛不顧一切投身其中。
財經人物 李笑來的標簽:從來不賣比特幣
最深的印象,李笑來有著鮮明的個性。2013年年底,他婉拒了北京青年報記者的采訪。將近四年時間,他堅持這一風格,堅決不接受采訪。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8月28日和9月5日,媒體對其口誅筆伐的時候,他在微博里報怨卻仍然堅持,“我平日里盡量不接受記者采訪,這次被教訓了,大家都接受采訪,你不接受,那就只能批評你了。唉…… 以后還是堅決不接受采訪罷”。他還與媒體杠上了,“有些媒體開始寫我沒說過的話了…… 堅決不接受采訪就是對的”。
不過有兩次例外。傳聞稱,2013年夏天,他接受了電視媒體采訪,聲稱自己手中有“6位數的比特幣”,說是在2011年買的。隨后,李笑來被視為中國比特幣首富。之后,他在比特幣行業的標簽就是“從來不賣比特幣”。另一次例外則是9月7日,他說,“一向拒絕采訪要求的我,在家通過視頻電話接受了財新的采訪”。
今年六七月份,李笑來的兩大ICO項目,成為最受市場詬病的對象。作為這個行業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他所推出的EOS和Press.One,一方面在市場掀起了驚濤駭浪,一方面從來不賣比特幣又備受公眾質疑和指責。因為其不按套路出牌的做法,以及不斷挑戰和突破市場常規的邏輯。
但沉迷于財富自由的投資者是否預感到市場所蘊藏的巨大風險呢?一個失去監管者的最前沿市場,一堆不被外界所熟悉的游戲規則,一套套看不懂的致富方案,一個個高位接盤的投資者,是否會想到,一招致富與一地雞毛,哪個故事離自己更近呢?
李笑來曾經發微博說,監管一定是必要的,但很可能教育是更重要的。
他為此提出建議——要么確定合格投資者門檻,只讓有風險承受能力的人參與。要么確定一個可投資最高額度,把它定小一點,讓普通人有能力承擔那么大的風險。
李笑來公開認錯了,弦外之音,但愿更多的投資者能夠聽懂。本來是想吃肉的,別到市場轉了一圈,就剩下罵娘了。
提到ICO的風險,李笑來稱,全球4000多個交易所,總計交易上萬種虛擬資產,但其中真正有價值的,或者說被市場認可的,只占千分之一。這個新興世界里,絕大多數投資人并不是合格投資者,更多的是關心10倍、50倍、100倍的傳聞,完全不關心擺在你面前的數字。全球上萬種交易的ICO虛擬資產里,不是說99%,而是99.9%,其實都很困難。
了解更多財經新聞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