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8月中國財新制造業PMI繼續改善,升至半年來高位,印證中國制造業處于平穩運行軌道,新訂單的強勁表現是支撐其改善的主要原因。但細究細項數據發現,官方PMI新訂單更多依賴內需拉動,而財新則源自出口訂單的加速增長。
官方和財新PMI均反映價格在8月明顯上升,這可能導致中下游的制造業企業面臨更大盈利壓力。
財新/Markit周五聯合公布,經季節性調整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8月升至51.6,遠高于上月的51.1,并已連續三個月在擴張區間。
“隨著市場需求增加,制造業整體運營狀況進一步改善,但若價格漲得過快,供應鏈中游企業利潤率可能承壓。”財新智庫莫尼塔宏觀研究主管鐘正生表示。
他稱,分項指數中,產出指數微降,但新訂單繼續增長。投入和出廠價格指數進一步攀升,后者還觸及八個月高點。成品庫存續降但采購庫存保持擴張。
Markit提供的新聞稿顯示,海外客戶需求轉強,是新訂單增長的主要動力,8月份出口銷售創下逾七年來最顯著增速。新出口訂單指數升至54.6,為2010年3月以來最高,當時為57.9。
新訂單增速亦很強勁。數據顯示新訂單指數為37個月以來最高,據受訪廠商反映,海外需求的廣泛回升是促使新訂單增長的主要動力,月內約15%受訪廠商報告新增出口銷量上升。
財新PMI出口分項的表現與官方的大相徑庭。上日公布的官方制造業PMI升至年內次高,新訂單分項環比上升,但主要受內需推動,官方PMI的新出口訂單指數環比下降0.5個點至50.4。中國物流信息中心陳中濤點評稱,國內出口呈下降態勢,雖然有國內市場價格回升,企業出口積極性有所下降等原因,但一些國家針對中國的貿易壁壘、貿易摩擦增加等因素導致貿易環境惡化不容忽視。
Markit新聞稿顯示,財新制造業產出指數繼續高于50臨界值,說明中國制造業產出保持增長,增速僅略低于7月份的五個月高點。分類別數據顯示,月內消費、投資和中間三大產品類別皆產量上升,投資產品類別最顯著。
8月采購庫存和成品庫存走勢背離,一擴張一收縮。采購庫存升至半年高點,成品庫存則降至15個月低點。據反映,采購數量與新訂單增加,共同導致最近采購庫存的上升。受訪廠商反映,為應對新訂單增長,成品庫存有所下降。
價格方面,投入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升至五個月和八個月高點。月內約19%受訪廠商反映成本負擔加劇,報告成本下降的廠商占比不足1%,許多廠商表示,原料價格普遍上揚。而投入品價格上升,需要以提高產品售價的形式,把成本壓力轉移給客戶。
從產出預期指數看,中國制造商對未來12個月產出前景的樂觀度升至五個月來最高,約18%受訪廠商預測未來一年產量上升,不足4%廠商預測產量下降。支撐業界樂觀預測的因素包括新產品問世、促銷活動、客戶需求轉強和產能擴張計劃。
中國財新傳媒2015年6月底宣布獲得Markit公司編制的PMI在中國的冠名權,財新中國PMI于當年8月起正式發布,更名后PMI統計方法不變。PMI高于50表示擴張,低于50則表明萎縮。
了解更多財經新聞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