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發行節奏提速的同時,首發申請通過的比率大大降低,通過率遠低于去年同期的92.11%。分析人士指出,企業被問及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會計核算、關聯關系、持續盈利、內部控制、操作規范等方面。
61家企業IPO申請折戟
8月23日,擬在創業板上市的福建阿石創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創源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九典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的首發獲得通過。8月份至今,證監會共審核了17家公司的首發申請,其中,14家獲得通過,3家被否。此外,還有6家企業IPO申請待表決。
數據顯示,截至8月29日,共有346家企業上會,其中284家企業首發申請獲得核準,新上市公司數量創2011年以來新高。新上市公司的數量迅速走高的同時,IPO被否率也在明顯增加。
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已有61家公司的IPO申請被否,而在去年被否的數量僅為18家。從通過率來看,今年以來IPO申請通過率為82%,低于去年同期的92.11%。從證監會對61家公司的反饋意見看,廣東百合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6家公司的IPO申請被證監會明確被否;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的IPO申請被取消;而江蘇凱倫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的IPO申請則被暫緩表決。
從行業來看,被否的企業以制造業居多,占比超過六成,包括設備制造、儀器儀表制造、金屬制造、化學制品制造等細分行業。
多原因導致被否
廣證恒生指出,從2010年1月1日起截至2017年8月3日,證監會共審核1916家企業首發申請,通過1660家。在未通過的256家中,證監會公開了231家的審核反饋。根據證監會對這231家企業的審批公告分析,企業被問及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會計核算、關聯關系、持續盈利、內部控制、操作規范、高管任職資格、企業規范運營和信息披露細分8個細分方面。事實上,這幾大問題也是今年以來企業屢屢折戟IPO的主因。
其中,震裕科技、華光焊接、長春普華、華龍訊達、思華科技、歐維姆和新水源景等多家企業由于業績下滑或盈利能力存疑被否。如震裕科技相關業務的營收和毛利率等指標存疑、耐普礦機營業收入未受經濟周期及下游礦山行業不景氣等因素影響而逆勢增長、長春普華制藥經銷商每年增減三四百家、北京新水源景科技固定資產少、上海步科自動化扣非凈利潤非常低、導致公司持續盈利受到影響。
此外,公司內部規范運作問題也上企業上市的“攔路虎”,包括山東元利、震裕科技、南京圣和藥業、深圳清溢光電等多家公司被詢問到內部控制、企業規范運營等問題。以震裕科技為例,除了毛利和營收的矛盾之外,由于在2014年申報出口鐵芯級進模具時,商品品名、編碼申報不實,于同年3月被寧波北侖海關做出罰款行政處罰;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間,由于申報商品編號不符規定,被上海浦江海關罰款18.3萬元。南京圣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請被否,原因是因為沒有披露一刑事案件涉及的商業賄賂問題(華潤醫藥劉彥鐸貪污、單位受賄一案刑事案件).
關聯交易也是監管審核的重點。分析人士指出,除擔保和資金占用之外,與關聯方的關聯交易并不是完全禁止的,但需要重點關注交易的重要性、交易的公允性、交易的真實性、交易的內控程序、交易的必要性及未來趨勢。包括雙環電子、華龍迅達、美聯股份等公司都在審核意見中提及關聯交易存在的問題。
因信息披露違規導致IPO申請折戟也時有發生,包括風險披露不充分或不及時、信息披露真實性存疑、經營風險或者產品風險是否充分披露、是否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等。其中,美聯鋼建筑、重慶圣華曦藥業、福建永德吉燈業、河南潤弘制藥等企業均因為信披問題受到質疑。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