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年前為設立主權基金——中投公司發行的逾萬億元特別國債年內開始逐步到期,中國央行與財政部據稱對此已有安排。知情人士稱,中國財政部與央行已經基本就續發特別國債達成一致,計劃全額續發即將于8月底到期的6000億元人民幣特別國債,具體發行工作預計將于8月中下旬展開。
上述“特別國債”,不同一般意義上的“赤字國債”或者“建設國債”,籌集的資金并非用于彌補財政赤字或基礎設施投資,而為了一些特殊用途。2007年,中國批準財政部發行1.55萬億元特別國債,用于購買央行約2000億美元外匯儲備,作為成立主權基金中投的資本金。
上述2007年發行的特別國債中,定向發行1.35萬億,公開發行約2000億。其中第一批定向發行6000億元特別國債期限10年,將于今年8月到期。此外還有964億元也將于今年9月底、11月初和12月中旬分三次到期。
知情人士稱,計劃于8月中下旬續發的特別國債將重新定價,價格將由財政部與購買機構協商。具體方案仍在商討、細化中,尚未最終確定。
上述知情人士因未被授權對外發表評論而不愿具名。中國央行表示不予置評;中國財政部沒有立即回復彭博尋求置評的傳真。
國泰君安分析師覃漢在報告中表示,如果特別國債到期續發,且公開與定向發行的比例不變,理論上不產生實際影響。考慮選擇什么樣的機構“轉手”,可能會對市場流動性產生摩擦性沖擊,但如果特別國債到期續發公開發行比例提高,則會產生進一步沖擊。
借道發行
2007年,為了更好地管理外匯資產,政府決定設立中國投資責任有限公司,專門從事外匯資金的投資管理。為了向中投公司注入資本金,需要將外匯資產由央行轉移至財政部,再由財政部進行劃撥。
《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央行“不得對政府財政透支,不得直接認購、包銷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 所以當時采取了由農行購買并轉手賣給央行的方式,完成了此次特別國債的發行,并未對市場資金供求形成實質影響。知情人士表示,此次續發可能選擇多家具有一級交易商資格的商業銀行定向發行。
中泰證券分析師齊晟也在報告中稱,如果不續作特別國債,財政需要支出6000億元用于償還,規模較大,對經濟的托底效果將產生拖累;若多發行一般國債,用來償還特別國債,可能對市場沖擊較大;續發行特別國債,對流動性短期有沖擊,長期無影響。(原標題:知情人士:中國計劃續發6000億元特別國債)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