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103個中央部門集中亮出了“自家賬本”。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公眾關心的中央部門究竟是怎么花錢的,部門收入構成,財政撥款是怎么花的,部門基本支出中有多少人員經費,“三公”經費,國有資產占用情況等,都能在部門決算報告中找到答案。
中央部門決算公開進入第七個年頭,各部門公開的數據更為詳盡,如各部門國有資產占用情況更為明細,以前是公開200萬元以上的大型設備,今年細化到50萬元以上通用設備和100萬元以上的專用設備。
此外,今年各部門還將部分項目績效自評報告公開,如發改委“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和經濟運行調節”項目自評打分為9.75分,滿分10分。
21世紀經濟報道摘錄財政部、發改委、央行三家部門決算報告內容,方便讀者大致管窺部門經費開支狀況。
財政部
今早9點03分,財政部率先亮出了2016年度部門決算報告。
財政部2016年部門收入和支出總計約152億元,收入來源中財政撥款127億元、事業收入約9億元;支出方面,外交支出占比最大,約106億元。
不過,財政部2016年并未實際花費152億元,因為2016年年初有約4億元結轉結余資金,到2016年年末約有6億元結轉結余資金。
外界比較關心的部門運營效率高不高問題,可以參考該部門運營經費、基本經費開支等指標。
財政部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中,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購房補助等人員經費合計約4.8億元;而包括辦公費、取暖費、差旅費、公務接待費、辦公設備購置等公用經費合計2.6億元。
財政部2016年機關運行經費支出1.8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合計約3258萬元。
截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財政部共有車輛 408 輛,其中: 部級領導干部用車 14 輛、一般公務用車 394 輛;單價 50 萬元 以上通用設備 190 臺(套),單價 100 萬元以上專用設備 16 臺(套)。
不過,上述數據均為匯總報表,包括財政部部本級、財政部離退休干部局、部屬事業單位和財政部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共計60個單位的決算報表。
財政部公布了“國際組織股本金”項目支出績效自評表,項目年度資金總額約98億元,“為按照各國際組織協定規定,及時足額兌現我國認繳的股本金,履行我國出資義務,推動我國在國際組織的話語權,為我國爭取更大的國際地位和經濟利益”,滿分10分,執行得分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