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認為,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重要位置,資本市場發展將綱舉目張,在完善市場基礎性制度、加強監管、推進融資功能發揮等方面持續發力,進一步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這釋放了推進資本市場規范發展的明確信號。
當前,我國融資結構以間接融資為主,且過度依賴銀行體系,部分地造成了目前融資難、影子銀行風險、債務風險等隱憂。以資本市場為代表的直接融資體系發育不足,不利于創業創新企業的培育。而美國等發達市場的經驗表明,大國崛起離不開強大的資本市場支持。金融是國之重器,資本市場是金融業最市場化、配置資源最有效率的部門,成熟規范的資本市場可以扮演宏觀經濟晴雨表、創業創新孵化器、并購重組助推器的角色。
盡管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還有諸多的“成長中的煩惱”。首先,融資功能尚不完備,甚至市場上對融資功能的發揮還有諸多誤讀。最典型的就是“暫停IPO以救市”。這種觀念錯誤地將指數漲跌與新股發行掛鉤,無視資本市場最基本的源頭活水功能。目前市場發展不是暫停IPO的問題,而是如何進一步完善新股發行體制,推進新股發行市場化的問題,是進一步完善創業板、新三板制度,規范發展區域股權市場的問題,也是進一步推進債券市場發展的問題,從而最終形成比較完備的金字塔式股權融資體系結構,改變千軍萬馬走IPO獨木橋的現狀。
其次,基礎制度有待進一步夯實。這些基礎性制度既包括投資者法律救濟、民事訴訟支持等法律法規,也包括上市公司治理、中介機構服務、投資主體經營、執法體系運作等部門規章。比如,主板市場新股發行等基礎性制度有待優化,創業板、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等基礎性制度也要積極規范。只有加速這些基本制度框架的搭建和優化,才能夯實資本市場基礎制度。
第三,加強監管應成為常態化。要實現有效的市場監管,就必須強化“依法、全面、從嚴”的監管原則,維護市場“三公”秩序。始終堅持“零容忍”的態度,持續推進專項執法行動,依法嚴厲打擊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確保監管執法覆蓋全市場、全類型。繼續加強對市場各類主體的現場檢查和非現場檢查。持續強化交易所一線監管的主體責任,逐步建立健全“以監管會員為中心”的交易行為監管模式。
應該看到,加強監管是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內在要求。這就要求監管部門及時預判資本市場各類風險,完善風險監測預警和評估機制,提高風險預警、應對和處置能力。建立健全股市、債市、期市等市場的逆周期調節機制。健全市場發生極端情況下的政策儲備和應急處置機制。強化預期引導,為資本市場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此外,有效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是一項富有挑戰的長期任務。目前,我國持股行權的方式和內容還有待進一步落實,剛剛修訂實施的投資者保護適當性管理辦法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同時,違法主體先行賠付、行政和解試點、支持訴訟等制度的實施力度需要繼續加大,應研究設立投資者賠償基金,推動形成包括司法、行政和市場等多元化投資者賠償救濟體系,加快建設中國投資者網站等服務投資者的基礎平臺。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