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世界最長海底隧道貫通,標志著港珠澳大橋主體全線貫通。年底具備通車條件后,屆時從香港到珠海、澳門陸路車程由3.5小時縮短為半小時。
據廣州 日報7月7日消息,2017年上半年,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概念橫空出世,受港珠澳大橋主體7月全線貫通和香港回歸20周年雙重利好刺激,“珠海港(000507 公告, 行情, 點評, 財報, 圈子)”四個月內收獲9個漲停,一舉成為灣區概念股龍頭。隨著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越來越近,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經濟“灣”呼之欲出,而作為橋頭堡的珠海,更是將進入珠港澳半小時生活圈。
建成后的港珠澳大橋,將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中國新的地標性建筑之一,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英國《衛報》稱之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港珠澳大橋通車后,大灣區城市群內全部城市都有望實現一小時內通達,極大提高通勤效率,促進經濟要素的更高效流轉和更集約配置。” 曾多次參與港珠澳大橋項目論證的中山大學鄭天祥教授表示。
廣珠城軌、廣珠鐵路雙軌通車,已讓廣珠澳納入1小時生活圈,隨著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和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通車,廣佛以及珠江口西岸城市與香港空間距離進一步拉近,大灣區城市群基本實現“一小時”經濟灣目標。
“大橋時代”先行效應已經開始顯現,近年,珠海機場被香港機場托管后,吞吐量連年遞增,2016年珠海機場年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運輸起降架次均創下珠海機場歷史新高,其中旅客吞吐量增幅在中南地區機場排名第一。珠港機場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丘昌賢說:“香港機場的吞吐量將達到飽和,珠港機場可以做香港機場的另一條跑道”。
珠海市將依托港口、機場、跨海大橋等交通配套優勢,打造成對內對外連接的橋梁。目前香港已成為珠海第一大外商投資來源地,也是珠海對外直接投資的第一大目的地,這一系列優勢為珠海參與大灣區建設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基礎,未來珠海將聯合澳門成為大灣區創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