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近平主席訪問德國和出席G20峰會之際,中國嶺南文化藝術在德國大放光彩。當地時間7月5日—6日,“感知中國·廣東文化歐洲行”在德國柏林、漢堡兩市舉辦系列活動,吸引了當地多家主流媒體和眾多民眾的目光。
廣州雕塑院院長許鴻飛的“肥女”雕塑作品甫一亮相,立即點燃漢堡民眾的激情。在漢堡國際海事 博物館,由廣東省博物館承辦的《東西匯流——十三至十七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文物展,展現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圖景,引起廣泛興趣。5日在柏林視覺藝術中心開幕的“創新中國”主題互動展上,來自廣東的無人機、VR體驗、美麗廣東圖片展和廣東版精美圖書,同樣吸引了一撥撥柏林市民。
“肥女”雕塑傳遞歡樂自信
7月6日,“廣東文化歐洲行”系列活動之一——“許鴻飛雕塑世界巡展·漢堡站”在漢堡斯特格劇院舉行開幕式。由許鴻飛創作的“肥女”系列雕塑作品共16件,在漢堡的多個公共空間展出,將與當地居民進行連續11天的親密互動。本次展覽以“同一個世界,同一片天空”為展覽主題,為漢堡增添了多元的藝術色彩,推動中國廣東藝術走向世界。
在雕塑展開幕式上,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慎海雄說,在文化交流、文化傳播中實現美美與共,是人類共同的追求。雕塑作為凝固的藝術,是跨文化的“特殊語言”。此次展出的“肥女”系列雕塑作品,以國際化雕塑語言闡釋出中國當代民眾多元多姿、自信樂觀、和諧友好的生活方式和態度,從一個側面傳遞了中國當代生活體驗和文化價值觀,將讓更多的漢堡市民深入感知今日中國。
慎海雄說,文藝是時代的鏡子,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按照習近平主席文藝思想的指引,當代中國的優秀文藝作品正奔涌而出,多元地呈現了中國的今天、過去和未來。將這些彰顯中國精神的藝術作品介紹給世界,有利于促進國際文化交流互鑒。
“到世界各地舉辦巡展,我最大的收獲就是不斷地獲得靈感,創造出新的雕塑作品。”許鴻飛表示,為了本次展覽,他創作了多件新作,如《愛樂之城》《傾城之戀》《美人魚》等,符合漢堡國際港口的海洋氣息。在此之前,2015年米蘭世博會以及2016年APEC峰會在秘魯召開時,他創作的“肥女”雕塑都曾為當地市民帶去歡樂和熱情。
在漢堡展示現場,雕塑所呈現的“肥女”形象,擁有東方特色面容,身姿輕盈靈活,或是跳舞,或是彈琴,透露出熾熱的感情,動作非常傳神。“肥女”雖然體胖,但表現出十足的美感,以自然率真的形象氣質帶動了歡樂的氣氛,讓參觀的人們內心產生共鳴,不禁模仿起她們的動作來,和雕塑合影留念。“肥女”形象所表達的雕塑語言,傳遞著“健康、從容、和諧、樂觀、自信”的精神風貌,跨越了文化和國界,讓當地市民直觀地感知中國廣東民眾自信樂觀的生活狀態。
珍貴文物吸引眾多德國市民
G20峰會期間,《東西匯流——十三至十七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文物展在漢堡國際海事博物館舉辦,吸引許多當地民眾和游客參觀。展覽由中國國家文物局主辦,廣東省博物館和德國漢堡國際海事博物館共同承辦,是“感知中國·廣東文化歐洲行”的一項重要內容。漢堡市政廳辦公廳代主任優維·萊姆表示,從精美文物中感受到了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
走進漢堡國際海事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來自廣東的《漢書·地理志》刻本、青釉水浮司南、“南海I號”沉船出水的龍泉窯青釉菊瓣碟等珍貴文物。
漢堡國際海事博物館館長彼得·塔姆介紹,本次展覽選取公元十三至十七世紀,即中國南宋至清代初期這一獨特的歷史時段,以商品交換、宗教發展、文化交流、古代史跡和水下考古等多維度的內容為載體,展現中國在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繁榮及促進全球化進程中的偉大貢獻。
展覽分為海上絲綢之路、香瓷之路、宗教之路、文化之路四大部分。其中,“海上絲綢之路”篇,主要介紹了海上絲綢之路的內涵、發展和重要航路;“香瓷之路”篇,重點詮釋了海上貿易中的瓷器、絲綢、茶葉,以及香料、作物和寶石等重要交易商品;“宗教之路”篇,展示伊斯蘭教、印度教和基督教在中國留下的遺跡、文物,及其對中國文化內涵產生的影響;“文化之路”篇,則將東西方之間通過商旅、使節、傳教士等人員往來所構建的文化交流,以及早期的東學西傳和西學東漸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進行重新審視。
100多件文物展品主要來自廣東省博物館等文博單位,品類涵蓋精美陶瓷、金銀寶石、香料、外銷畫、絲綢、石雕、古籍、金屬器、竹木器和船模等。其中,“南海I號”南宋沉船,“萬歷號”“南澳I號”等明代沉船的出水文物為展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來自“南海I號”沉船的文物為近兩年的最新考古成果。
文化交流結出合作碩果
7月5日,“創新中國”主題互動展開幕式暨中國夢·廣東故事叢書首發式在德國柏林市視覺藝術中心舉行。活動現場展示了美麗廣東攝影圖片、廣州億航無人機等廣東智造產品、廣東版圖書等。由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 人民出版社推出的新書中國夢·廣東故事叢書中英文版在活動中首次全球發布,叢書包含《開放的廣東》《活力的廣東》《創新的廣東》《共享的廣東》4本書,多角度講述廣東故事,為世界各地讀者提供認識中國廣東的一個窗口。
通過舉辦“感知中國·廣東文化歐洲行”活動,廣東與德國在文化交流合作方面將更進一步。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廣東和德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合作已結出累累碩果。2015年廣東與德國柏林中國文化中心開展年度對口合作,全年合作項目達12個,通過此平臺,大力整合省社科院、省美術家協會、廣州美術學院、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廣東現代舞團和廣州、深圳、佛山、惠州的文藝院團、文化企業等力量,積極推送文藝演出、雕塑展、藝術展、現代舞、木偶藝術、非遺展銷、學術講座等文藝精品項目赴德國進行展演。由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和省文化廳共同主辦的“感知中國——廣東文化周”系列活動2015年赴荷蘭、比利時、意大利,2016年赴芬蘭、瑞典、俄羅斯舉辦了富有嶺南特色的文藝演出和圖片展覽。
2017年春節期間,廣東民族樂團赴德國,在斯圖爾音樂廳、艾森愛樂音樂廳、德累斯頓森帕國家歌劇院、柏林愛樂大廳以及漢堡市立音樂廳巡演5場,擔綱紀念中德建交45周年系列文化活動的第一場演出,成為第一個走進德累斯頓森帕國家歌劇院登臺獻演的中國樂團,展示了中國民樂的風采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