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屆世界智能大會上,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剛談完人工智能,柳傳志就說他要為PC做個廣告。
6月29日,在天津舉辦的首屆世界智能大會上,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稱,要重點說說PC(個人電腦),“第一,PC確實是今天互聯網、人工智能發展的一個基礎。第二,從PC制造開始,中國逐漸居于領先地位。第三,聯想在這方面還有貢獻的,“我得為自己做個廣告”。
柳傳志發表的演講題目是《科技創新過去的坎坷與未來的光明》。
柳傳志指出,科技創新要以企業為主體,靠研究所的成果轉化是根本來不及的,“科技創新,以企業為主體的實質是如何加強企業自己的科技隊伍,而不僅是轉化。這雖然已經是老生常談,但卻難以有效落實,原因在于,一是技術與科學不同,如果技術不能轉成效益,只能有實驗室成果,有論文、得頭銜,實際上就是一文不值。二是要想得到效益,變成財富,只能在企業里實現、三是,在競爭性強、對抗性強的領域里,企業必須有自己的科研隊伍,實現創新。”
為什么以前中國企業總是沒能在核心技術上有所創新突破?柳傳志認為,癥結首先是通過技術創新取得核心技術突破,并得到規模效益,需要大量長期的資金投入;第二,這需要有眼光,有正確的戰略布局,而眼光和戰略的落地也是要資金支持的。
“而這就涉及到體制的問題了。”柳傳志,“國企是有錢的,但國企原有的體制做不了。比如說,巨額投資、快速決定,5年后見成效……國企再強的領導人也做不到。所以要國企改革,十八大后,總書記多次提到國企改革,就是要挖缺科技創新這個寶庫。民企方面,民企的資金需要積累,民企眼光的高度要靠經驗教訓去積累。”
柳傳志表示,世界的不確定性因素很多,但科技的力量在未來是占絕對引導力的。未來科技的競爭決定了國家、企業甚至個人的命運。現在是關鍵時刻。在智能互聯網的形成和發展中,中國的優勢已經表現得很明顯了:在移動互聯網應用方面,中國已站在世界前列,中國的企業有足夠的實力為未來科技布局,像BAT這樣的企業。“
柳傳志表示,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企業正在用撒網的方式支持科技創新,充分發揮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的作用;規模企業有足夠實力把實驗室的成果變成產品,變成效益。科研人員是中外混合編隊,可以從世界各國挖缺人才,除國家支持科學院和大學進行基礎科學的研究外 ,企業已有實力進行基礎研究,為未來基礎科學領域的重大突破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