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國家電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副總經理褚艷芳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四川水電項目不停投產發電的同時,水電卻無法外送,如果問題不解決,四川省棄水電量將從2016年的142億千瓦時,提高到500億千瓦時。
進一步講,“十三五”期間,四川將建成全國最大水電開發基地,同時還將推進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開發。除水電新增約1600萬千瓦外,還將新增106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四川本省消耗不了,將有大量富余電力需要外送。而四川目前最大外送能力只有2850萬千瓦,長期存在嚴重的棄水問題。
而隨著此次川渝電網第三通道工程的投入運營,將新增川電外送能力最大200萬千瓦。未來,3條通道組成的川渝斷面輸電能力將超過500萬千瓦,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四川“棄水窩電”壓力并滿足重慶供電需求。
公開資料顯示,川渝電網第三通道起于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止于重慶市銅梁區,于2016年10月開工建設,總投資11億元,全長327.5千米。其中四川段架設線路240.6千米占據總工程量的70%。
新通道投運后,每年可增加外送四川水電70億千瓦時,可為重慶節約燃煤3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塵等排放物超過23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