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開年,酒店投資走勢積極,關鍵市場成交氣氛活躍,投資吸引力不減。
《東地產財經周刊》香港新聞中心記者從第一太平戴維斯得到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亞太區酒店投資銷售額共計21.7億美元,環比增加12.5%。其中,香港成為亞太區酒店投資銷售額最高的市場,完成價值7.566億美元的投資銷售,占到亞太區銷售額的34.9%。
香港買家最為活躍
第一季度,亞太區共計 33家酒店完成出售,分布在10個國家及地區,酒店銷售成交額達21.7億美元,較2016年第一季度(19.3億美元)增加12.5%。其中,以香港買家最為活躍。香港市場在一季度完成58.7億港元 (7.566億美元)的交易,占到整個亞太區酒店交易的三分之一,且主要由本土買家完成。
今年1月,資本策略宣布以17億港元的代價出售銅鑼灣兩項物業及JPlus酒店物業及JPlus酒店營運者。資料顯示,JPlus酒店位于銅鑼灣伊榮街1號,是一幢25層高綜合樓宇,總建筑面積約44678平方尺。
2月初,香港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公布,計劃將位于香港北角春秧街88號的麗東軒酒店出售給順豪物業,代價為10億港元。據悉,麗東軒酒店于1999年開業,為4星級酒店,提供300多個房間。
報告顯示,一季度,香港觀塘麗東酒店(Newton Place Hotel)以23億港元(2.965億美元)的總價出售,成為香港最大的酒店交易。據悉,該酒店位于觀塘偉業街及巧明街交界,屬觀塘及牛頭角地鐵站中間,于2007年落成,為觀塘地區首家豪華級4星酒店,提供598間房,原本由恒基地產持有。最新的買家是香港“鋪王”鄧成波,在香港物業投資及發展行業、餐飲業及零售業擁有數十年經驗。
近兩年來,香港旅游業陷入“寒冬”,香港酒店行業亦因此萎靡不振,進而出現了一股酒店出售潮。但從酒店投資角度來看,香港依然是一個穩定、成熟的市場,酒店新增供應相對有限且入住率處于高位。
6月初,文華東方宣布,由于香港商用物業估值高企,該公司決定測試對可能出售銅鑼灣怡東酒店的市場反應。市場對該項目的估值在274億港元至342億元之間
不過,分析人士也指出,由于內地資本出境受到限制,2017年內地買家的投資活動將蔚為有限。
日本酒店成交趨緩
投資者持續關注日本酒店市場,但由于可售資產減少,成交呈現趨緩跡象。一季度日本以4.753億美元的成交額位列亞太區第二,同比減少42.2%。
期間,東京廣場燦路都大飯店 (Sunroute Plaza Tokyo)以268億日元(2.393億美元)的價格完成出售,成為日本市場一季度的最大交易。賣家為歐力士集團(ORIX Corp.),買家則是集團旗下的歐力士日本房地產投資信托(ORIX JREIT)。東京、大阪等重要市場缺乏投資機會,交易主要發生在其他區域城市。
目前,酒店市場仍以日本本土買家為主導,其中日本房地產投資信托的表現最為活躍。而房地產投資信托傾向于較長時間持有資產,這也成為短期內酒店資產缺乏的原因之一。
東京奧運會將于2020年舉辦,預期日本入境旅游還將維持高位增長,酒店供應迅速增加。一些開發商有意出售新建成或新近恢復穩定運營的酒店資產。預計今年后期品質酒店的資本化率還將維持在低位水平。
而澳大利亞則是一季度的第三大交易市場,共完成價值5.225億澳元(3.865億美元)的投資,同比小漲2.3%。
盡管交易數量明顯減少,但單筆金額較大。日本Daisho Group斥資2.330億澳元(1.786億美元)從Cbus Property手中買下了墨爾本W酒店;華業集團有限公司(UOL Group Limited)從Host酒店及度假村集團以及澳大利亞開發商Plenary集團手中買下墨爾本南碼頭希爾頓酒店,總價約2.300億澳元 (1.765億美元),將更名為泛太平洋酒店;而澳大利亞境內的投資者主要在吉朗、摩寧頓以及堤維德岬等非核心市場投資小型資產。
這些交易表明,澳大利亞酒店供需基本面走勢積極,為酒店市場的持續良好表現提供支撐。在國內外投資者眼中,澳大利亞市場風險系數低、可預見性高,適合進行酒店投資。重要市場的開發氣氛依然溫吞,但需求受到入境旅游及國內游客的雙重支撐。
展望未來,第一太平戴維斯研究部指出,無論是國際投資者還是以機構為代表的本土投資者,都表現出對酒店資產的投資興趣。旺盛需求使得核心酒店收益率維持在歷史地位,盡管成交數量有所減少。東京、香港的核心資產收益率略高,分別在4.25%- 4.75%以及3.25%-4.00%區間。“盡管投資者多持謹慎求穩心態,2017年亞太區酒店市場仍迎來良好開局。成熟市場的投資魅力不減,然而價格普遍高企。發展中市場仍有機會可尋,但投資者需要精挑細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