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九張清單之科技創新平臺清單”落地落實,四川堅持傳承與創新結合,多措并舉、扎實推進,有力推進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建設工作。
一、科學布局,基本形成覆蓋體系
一是立足四川省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戰略目標,圍繞學科發展前沿、產業未來發展、公益民生需求等領域遴癬布局、組建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二是強化唯一性,在同一研究方向僅遴選出最具優勢的依托單位布局建設,已建實驗室作為學科或行業最強者開展基賜應用基礎研究,不斷強化已建實驗室研究方向的唯一性、最優性。
二、加大投入,發揮政府財政引導作用
不斷加大省級財政經費對實驗室的支持力度,引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為實驗室運行發展提供人、才、物和政策保障,鼓勵實驗室通過開放課題、橫向課題等渠道支撐實驗室運行發展。近五年,實驗室年度后補助經費從最初的1000萬元增加至3000萬元,新建的單個實驗室后補助經費也從30萬元提升至100萬元,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建設運行后補助五年累計支持約8000萬元。
三、開放共享,提升資源利用率
鼓勵實驗室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共享,特別是鼓勵依托高校建設的實驗室與省內外企業、科研院所開展交流合作,并將實驗室開放交流和儀器設備共享作為實驗室年度考核重要內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省重點實驗室建筑面積超54萬平方米,儀器設備共7.5萬臺(套),總價值超50億元,約70%以上的重點實驗室通過有償服務、聯合開展項目(課題)研究實現對外開放,進一步提升了對價格高昂、大型先進設備的共享和利用。
四、穩定人才,促進軟實力可持續發展
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始終作為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建設、運行發展的重要考量內容。支持和鼓勵實驗室通過聯合培養研究生、引進海外人才、聘任客座教授等方式,吸納同領域不同渠道的杰出人才,以固定人員(穩定性)和客座人員(流動性)兩類人才組建一支服務實驗室發展的高素質科研人才隊伍。
五、抓好頂層設計,不斷加強政策引導
一是不斷完善實驗室運行管理。通過對接國家重點實驗室運行管理相關辦法,認真開展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管理辦法的修訂工作,進一步明確實驗室功能定位、建設和運行管理、績效管理等環節和流程,提升實驗室建設發展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實驗室在基賜應用基礎研究領域的科研引領作用。二是對依托省部級(含)以上科技創新平臺,特別是依托重點實驗室開展的應用基礎研究項目、推薦的青年科技人才和團隊,在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和重點支持。其中,以面向國家需求為定位的重大前沿項目,將申報人須是實驗室固定人員作為申報項目的必備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