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消息稱,美國司法部正在調查華為是否違反了美國對伊朗的制裁規定,但尚不清楚司法部調查的進展以及當局的具體指控。
華為發言人拒絕對此評論。
除了可能會受到美商務和財政部門的行政處罰和監管制裁外,如果調查結果顯示華為違反了美國出口法,華為還可能面臨進一步的刑事處罰,比如要求增加第三方監控,或者起訴涉嫌犯罪行為的個人。
目前,華為在美國的貿易已經遭到了諸多限制,如果形成了連鎖反應,華為的海外生意將遭到重創,尤其是歐洲地區。另外,因為美國政府的調查,華為在其他部分重要國家的合作伙伴已經開始變得警惕。
華為被調查的消息發布后,在美國上市的華為供應商股價也應聲而落。Inphi 跌11.81%,NeoPhotonics 跌 6.72%,Oclaro 跌 8.92%,Finisar 跌 6.07%,Lumentum Holdings 跌 7.66%,Acacia Communication 跌 3.99%。
中國軟件國際受此影響,股價大跌近 20%。對此,中軟國際回應稱:中軟國際和華為在美國業務上沒有合作,和華為在美國業務收入為 0。
中國軟件國際是一家 IT 外包服務商,主要客戶是華為。從去年的財報數據和研報數據可知,中軟國際約一半的營收來自華為。
今年以來,華為在美國市場的進展屢次受挫。美國兩大電信運營商巨頭 AT&T 和 Verizon 先后終止與之合作銷售手機的計劃,美最大電子零售連鎖店 BestBuy 也傳出將停止出售華為手機的消息。
上周,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以 5 比 0 的投票贊成禁止聯邦基金向被認定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風險的公司購買產品與服務。該委員會在一份草案中指出,國會的審查表明華為和中興可能構成安全威脅。
本月早些時候,華為解聘了負責與美國政府溝通的五名華盛頓雇員,有分析說,這是華為準備放棄美國市場的信號。
美政府對華為的不信任由來已久。2012 年,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House Intelligence Committee)發布調查報告稱,華為和中興“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原因是它們“與中國政府關系密切,并試圖采集美國公司的機密信息”。
該調查報告發布不到一小時,華為立刻發表回應聲明,反駁了這種指控。聲明中稱,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的一切活動和努力似乎都指向一個事先已確定的結果,而華為一直“被深深地誤解”。華為的發言人也表示,沒有任何政府曾要求公司監視或破壞其他國家。
今年 2 月,華為再次否認美方對其從事間諜行為的指控。
華為的一位發言人表示:“憑借著全球布局的供應鏈和生產能力,華為受到全球 170 個國家的政府和客戶的信任,并不存在超越通信供應商本職工作外的任何網絡安全風險。”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本月在北京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表態稱,美方頻頻以國家安全為由對中美高科技領域貿易投資活動設限,顯然是“以國家安全之名,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
美國無線通信和互聯網協會(CTIA)本月發布報告稱,美國在 5G 行業的整體競爭力方面正輸給中國。
CTIA 委托 Recon Analytics 對報告進行了分析,分析結果認為,“當一個國家在無線領域失去全球領先地位時,就業機會也會隨之減少,這些工作機會和技術都將更快地流失到海外。”
華為此前已和眾多電信運營商簽署了 25 份諒解備忘錄,對 5G 設備進行試用,簽署對象包括英國的 BT、加拿大貝爾電信、法國的 Orange、德國電信和全球性運營商沃達豐等。
據研究公司 Dell 'Oro Group 的數據,2017 年,華為在全球電信設備市場占據了 27% 的市場份額,中興則以 10% 的份額位居第四。愛立信和諾基亞拿下了美國電信設備市場 48% 的份額,而華為和中興在美國的市場占有率不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