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顯示,由于今年股市并未受到經濟、社會以及政治分歧的影響,股市達到創紀錄高位。今年全球億萬富翁總凈資產增加了1萬億美元,是去年增量的四倍多。彭博全球科技富翁排行榜出爐,亞馬遜CEO貝佐斯位居榜首,其凈資產增長最快,總共增長了342億美元,并在今年10月超越微軟公司聯合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成為全球首富。有意思的是,雖然亞馬遜在資本市場上風生水起,但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亞馬遜卻一直詬病不已,炮轟不斷。
近日據路透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Twitter上再次炮轟亞馬遜,并呼吁美國郵政部門向亞馬遜收取更多的配送費用。特朗普在Twitter上說道:“為什么美國郵政部門在每年損失數十億美元的情況下,卻對亞馬遜及其他企業收取如此少的配送費用?亞馬遜越來越富,而郵政部門則越來越窮。郵政部門應該大大提高費用價格!”當然,美國總統并不能決定郵政費率。這是由郵政管理委員會設置的,郵政管理委員會是一個獨立的政府機構,其委員會成員是由總統從雙方政黨中選出。該委員會于11月將包裹配送費用價格提高了近2%。
在過去的一年中,特朗普多次在Twitter上表示,華盛頓郵報是假新聞。他也曾經表示,亞馬遜未繳納銷售稅,這是不正確的行為,傷害了其他零售商。而華盛頓郵報也是貝索斯投資的。其實在特朗普口無遮攔的時候,亞馬遜也一直在籌備構建自己的配送系統,這一點和中國電商的發展有一定的借鑒度,比如京東,我們也知道國內除了郵政之外,也有很多快遞公司,在美國這個市場相對窄小了許多,美國的快遞公司可沒有中國這么龐大和富有競爭力,而自建自己的配送體系,顯然對于亞馬遜來說是值得的,再加上亞馬遜對于無人機的應用和研發也一直沒有停步,未來這方面的投入相信也會加大。
當然市場也已經習慣了特朗普的“大嘴”和“口無遮攔”,對于美國郵政部門來說,市場或許才是價格衡量的標準,如果一味地提升價格,那么無疑會刺激亞馬遜進行更快的自建配送體系,一旦真正形成規模之后,美國郵政部門的營收或許受到的沖擊會繼續加大。當然,特朗普是希望美國郵政部門能夠減少虧損。這樣對于政府的壓力或許也會小一些。
其實,亞馬遜的成功還是在美國電商市場占據的絕對主導地位。據CNBC的全美經濟調查顯示,盡管美國電子商務選擇很多,但美國人的網上購物目的地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亞馬遜。美國人通過互聯網購買全部或多數圣誕禮物的比例已經連續第二年超過線下,并且創下有統計記錄12年以來的最高值。有45%的受訪者表示,電子商務是他們這個圣誕節購物的第一選擇,這也是互聯網連續第二年成為第一購物目的地,較去年增加5個百分點,較10年前增加一倍。在準備于圣誕季在網上購物的美國人中,有76%會把多數的購物行為安排在亞馬遜。沒有任何一家零售商或網站能夠接近這一數字。這一點和阿里巴巴在中國電商市場的地位有可以比擬的地方。不過中國市場還有京東、蘇寧等,甚至包括現在悄然興起的微商,以及制造商本身構建的電商體系,比如手機企業等。
其實,在特朗普的“炮轟”亞馬遜之后,或許真正受益的是沃爾瑪等位列亞馬遜之后的企業。但是一旦物流價格的變化,勢必也會波及到后面的企業,那么當整體競爭價格成本都上升之后,依然難以破局或者減少和亞馬遜之間的差距。目前,在美國市場,沃爾瑪位居第二,但遠遠落后,僅有8%在網上購物的美國人在那里搜索和查看價格,其他零售商更是遠遠落后。而美國網民喜歡選擇亞馬遜,在受訪對象中,43%的受訪者表示是免郵費。當然,為了獲得亞馬遜的免郵資格,訂單金額至少要達到25美元,或者每年花費99美元購買Prime會員。
這個在中國國內市場其實也有這種情況,比如京東的策略,當然淘寶、天貓等也有這種在一定消費額之后可以享受免郵費的待遇。其實對于亞馬遜來說,Prime會員制是真正的殺敵招數所在。這個會員的存在,可以網聚一批忠實的用戶,因為郵費低廉,或者直接免除,無疑會加大用戶的購買熱情和頻次。而這部分費用亞馬遜可以自我消化,并且依托本身的市場體量,在和美國郵政部門的談判中也能獲得一定的話語權,這恐怕也是特朗普炮轟的原因之一吧?
事實上,特朗普好像對于亞馬遜一直“不感冒”。有消息稱,特朗普曾兩次詢問一名億萬富翁投資者,是否應當將亞馬遜視為壟斷。特朗普也曾多次在Twitter上抨擊亞馬遜,稱該公司沒有收取“互聯網稅”。(實際上,亞馬遜在適用地區對電商平臺銷售收取各州的銷售稅。)2017年6月,亞馬遜宣布以13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全食超市,此舉給實體零售業帶來了沖擊。隨著消費者的偏好轉向電商和送貨上門,亞馬遜被指責造成了實體零售的消亡。這一點其實在更多的市場都是類似的,在中國市場,電商的火爆也被認為是對實體經濟蕭條要承擔一定的“壓力”。
其實應對的最好策略還是通過更多有效的手段和技術的進步來改變既有的市場格局。在這方面,我們看到在亞馬遜不斷研發無人機送貨的同時,亞馬遜也在試圖顛覆美國的食雜百貨市場,比如路邊自提。此前,美國消費者已習慣于通過汽車商店購買漢堡和咖啡,而Kroger和沃爾瑪計劃將同樣的模式復制到食雜百貨市場。據悉,沃爾瑪也在嘗試,讓用戶從家附近的門店預先訂購商品。工人揀選并包裝商品,隨后將商品送往停車場,幫助消費者裝車。對零售商來說,這種服務比快遞上門的成本要低,因為顧客自己攜帶商品回家。對購物者來說,這意味著不必在當地市場排隊,也不必擔心包裹丟失,或是無法迅速趕回家導致自己購買的保險產品不夠新鮮等等。據悉,沃爾瑪計劃在1000家門店增加免費的路邊自提服務。屆時,沃爾瑪的美國4700家門店中將會有2100家支持這種服務。此舉可以避免排隊和長時間停車,可以減少客戶時間成本。當然,效果如何還需要觀察。
當然,雖然有特朗普的炮轟,亞馬遜的發展還是令人鼓舞的。目前,亞馬遜的市值是近6000億美元,也僅僅次于蘋果和谷歌。對于未來的市場競爭,亞馬遜顯然還是美國電商市場的獨一無二的巨無霸。當然,隨著更多元的競爭格局出現,尤其是一些新興電商系統的搭建,包括阿里巴巴等中國電商的全球化發展戰略等等,今年究竟會如何演變,或許還是很有看頭的。當然,美國市場的競爭演變,也不會因為特朗普的炮轟就能帶來質的改變,不過,起碼是一個信號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