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一直極力避免折戟中國的慘痛經歷在印度市場重演。
因此,自 2013 年進駐印度以來,亞馬遜一直采取猛烈地攻勢——自建物流鏈、自營付款工具、41 家倉庫……亞馬遜印度站憑借其質優價廉的優勢,迅速吸引了大量客源,且潛在客源規模還在不斷擴大。據已公布的監管備案文件顯示, 亞馬遜印度站本期營收 3219 萬印度盧比,較上期增長 31.1%。
相比之下,亞馬遜在中國的對手阿里巴巴,初入印度市場發展并不順利。但是經過一系列的戰略投資組合調整,阿里巴巴似乎找到了搶灘印度市場的新路。2015 年 9 月,阿里印度向印度“支付寶”Paytm的母公司 One97 Communications 投資 6.8 億美元,成為其第一大股東,由此,切入印度數字交易市場。2017 年 2 月,阿里巴巴又對 Paytm 剝離的電商部門 Paytm Mall 投資 2 億美元,在印度建立起“電商+支付”鏈條。
2017 年 6 月,阿里巴巴向線上訂票平臺 Newticket 投資 120 萬印度盧比。此外,據報道,阿里巴巴和 Paytm Mall 還將向印度“ 1 號店”Big Basket 投資 2.5 億到 3 億美元,切入印度線上超市領域。目前,亞馬遜和印度電商第一名 Flipcart 尚未在這一領域獲得成功。
阿里巴巴和亞馬遜的“恩怨”
亞馬遜 2004 年收購卓越網進入中國市場,彼時,淘寶網已成立一年。隨后,占據“天時”和“地利”的阿里巴巴一舉成長為中國電子商務的巨無霸,將亞馬遜擠入二線服務商行列。2015 年,亞馬遜不得以在天貓商城上成立了自己的旗艦店。
據艾瑞咨詢今年 2 月的報告,2016 年,天貓坐擁中國市場份額的 56%,而亞馬遜只有微不足道的0.8%。
繼中國之后,印度成為阿里巴巴和亞馬遜的下一個“戰場”。根據德勤 2016 報告,2016 至 2018 年,中國電商市場增長率預計將從 46.9% 降至 25.4%。相比之下,印度市場已經做好了快速增長的準備。摩根斯坦利 10 月份的一份報告預測,2017——2026年,印度的電商市場將會以 30% 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到 2026 年,印度約一半的消費者將選擇線上購物。
中國市場已趨于飽和,印度成為阿里巴巴全球計劃中關鍵的“下一步”。
面對中國市場的歷史教訓,亞馬遜率先在印度進行大規模投資,優化供應鏈系統,一舉將旗下零售平臺的市場份額做到印度第二。亞馬遜在印度電商市場的“卡位”,似乎要令阿里巴巴“無路可走”。
阿里印度“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
阿里巴巴在印度的目標并不僅限于電商,而是想要在所有的關鍵領域都分得一杯羹,包括支付方式,物流和貨物配送。
正如風險投資公司 Aleria Capital 的合伙人 Vinod Murali 說,“對于阿里巴巴來說,這不是一個短期或中期游戲,而是一個長期戰略。阿里巴巴似乎更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建立一個真正牢固的長期合作關系,而不是反復試驗。”“這關乎阿里未來在印度市場獲益多寡。”“阿里巴巴期望能夠與消費者達成一種雙贏關系。”
應注意的是,印度創業公司的另一大支持者日本軟銀集團,是阿里巴巴早期投資者之一,也是阿里巴巴的盟友。日本軟銀于 2000 年首次投資了阿里巴巴,擁有阿里巴巴 25% 的股份。
與此同時,日本軟銀也是印度第一大電商 Flipkart 的投資人。因此,雖然 Flipcart 和 Paytm 并沒有聯手合作的跡象,但據日經新聞報道,軟銀集團已經和多家股東公司達成了共識,將把在印度市場排名第一的 Flipkart 和第三名 Snapdeal 進行合并。這對亞馬遜無疑又是一大威脅。
雖然,阿里巴巴的戰略投資組合會帶來何等紅利,還尚待分曉,但是阿里巴巴的平穩增長始終是亞馬遜無法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