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這段時間印度這位老鄰居對于錢的想法可是一直很危險啊!去年印度總理莫迪一紙廢幣令讓國內“現金荒”持續到現在還沒有平息,就連印度企業的融資也受到了波及,初創企業的發展一籌莫展。大概是企業全球競爭力實在太弱了,被逼急的印度初創企業最近竟然打算互相“勾結”,打算游說印度政府排斥在本國發展勢頭大好的外國企業。
科技公司扎堆向政府哭訴
據報道,印度許多頂尖科技初創企業正在組建一個游說團體,努力與政府交涉,推動其出臺監管政策,截斷一些全球性企業在該國的成功之路,防止出現對印度初創企業的毀滅性打擊。印度網上零售商Flipkart、優步競爭對手Ola和信息應用Hike是該團體背后的支持者。本地雜貨市場、旅游預訂服務供應商、在線分類平臺以及風頭公司也加入這個團體,而他們的想要制衡的目標以國外大型的科技公司為主。
印度是一個有著巨大潛力的市場,引得諸如亞馬遜、優步等大型全球性企業紛紛進入,阿里巴巴、騰訊等中國科技公司也準備在這里大展拳腳。資金充裕且實力雄厚的外企進駐瞬間嚇懵了,單以亞馬遜在印度排燈節期間的銷量超過了Flipkart為例,足以顯示出印度企業的競爭力過于弱小。強敵當前,印度初創企業們嘗試通過提供折扣和擴大產品陣容等途徑來迎接挑戰,效果卻微乎其微,為求生存只能仰仗政府出手干預,尋求保護。
向罪魁禍首求援或不了了之
在過去的一年里,印度企業一直呼吁政府采取干預措施保護本國企業,希望達成幫助印度企業獲得優待的終極目標。然而印度初創企業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其實在于印度政府的決策讓“現金荒”持續時間超出預期,印度進入融資寒潮,初創企業難以獲取國外資金讓自己健康成長。
有數據顯示,2016年印度有影響力的初創企業有6000家,如今僅剩下不到1000家,號稱能解決印度經濟的各種問題的初創企業已經被自己的政府推入深淵。好了傷疤忘了疼,這次又把希望寄托在罪魁禍首——印度政府上,為求經濟復蘇的印度當然不敢輕易拒絕外來企業的資金涌入,排外政策出臺最后可能不了了之。
印度排外企,《敵國財產法》就搞定
雖然印度初創企業組團呼吁政府排斥外企的希望不大,但也不能忽略了印度對外國企業的虎視眈眈。印度有專門把針對中國和巴基斯坦公民和公司的法案《敵國財產法》,中印兩國一旦發生戰爭,在印的中國公司和公民財產將被印度全部沒收。這極有可能成為制約外國企業,尤其是中國企業最狠的一種手段,小米、華為等在印度建設工廠的中國科技公司必然受到重大損失。順勢進入印度市場的中國企業,才是排外局面下最需要謹慎行事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