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初以來,“如何賺外國人的錢”似乎成為了國內各界大佬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不過,國內的餐飲巨頭們已經紛紛進軍海外市場,為其他人樹立了“榜樣”。
01
“中國餐飲三巨頭”組團出海,來勢洶洶
在中國,蘭州拉面和沙縣小吃與黃燜雞米飯被譽為“中國餐飲三巨頭”。本來不分伯仲的三個巨頭,在2015年時被排名了一次。根據當年支付寶賬單顯示,黃燜雞米飯力壓蘭州拉面和沙縣小吃成為了最受歡迎的“國民料理”。
近日,“中國餐飲三巨頭”為首的黃燜雞米飯(楊銘宇黃燜雞米飯)宣布,將于9月10日在美國加州塔斯廷市正式開業。屆時,這個擁有40個座位的中餐廳里僅賣一道菜——黃燜雞米飯。
據資料顯示,這家創立于2011年的餐廳,已經在全球擁有了超過6000家分店。除了其剛剛登陸的美國外,楊銘宇黃燜雞米飯還在新加坡、澳大利亞和日本擁有眾多分店。
而對于另外兩個“餐飲巨頭”(蘭州拉面、沙縣小吃)來說,登陸海外市場也并不是什么新鮮事。早在去年,網友們就已經得出“人類已經無法阻擋沙縣小吃了”的感慨。不僅如此,為了更好的融入當地的文化和在年輕人中的認可度,沙縣小吃甚至推出了日系風的海報。
相比之下,蘭州拉面的海外攻勢則相對偏弱,但卻有奮起直追的趨勢。在中國擁有百年歷史的“馬子祿”牛肉面于8月22日登陸日本東京,開業僅5分鐘,門口就排起了長隊。
對比來看,三巨頭各有優勢:黃燜雞米飯的集團性優勢更加明顯;沙縣小吃的覆蓋范圍更廣;蘭州拉面的文化傳承意義則更重些。事實上,“中餐出海”并不是現在才開始的,這個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
02
“中餐出海”的三次浪潮,有得有失
第一次浪潮(十九世紀初):近兩個世紀以前,中國廣東、福建等地的移民在歐洲和美國境內開立了數量眾多的中餐館。這其中的一部分餐館留存下來,并繼續由其后裔經營。對比來看,這些餐館的風味和經營模式更為傳統。而對于歪果仁來說,當時的“中餐”就代表了美味、做法新奇和廉價,不過衛生問題也成為了摘不掉的標簽。
第二次浪潮(八十年代):得益于改革開放的政策支持,以東來順、全聚德等品牌為代表的老字號軍團帶著厚重的品牌走了出去。然而,由于缺乏對當地市場的了解、選址不夠謹慎、成本過高、管理落后等原因全軍覆沒。
第三次浪潮(2013年-2015年):國內經濟經過了多年的發展之后,一大批實力強勁的民營餐飲企業將目光瞄準了海外。在2013年到2015年的時間里,如海底撈、眉州東坡、花家怡園等連鎖品牌紛紛進軍海外市場。但由于大部分企業缺乏對當地市場和法律的了解,而導致大面積虧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走高端路線的眉州東坡和花家怡園。
從“中餐出海”的前三次浪潮來看,出海的中餐企業普遍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個是缺乏對于當地法律知識的了解,而另一個則是對于當地國情的不了解。當然,這三次出海浪潮也為令中餐企業有所收獲。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中餐在全球建立起了高認知度,這為已經到來的第4次出海浪潮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03
第4次出海浪潮已來
企業們這次的“姿勢”對了嗎?
據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的不完全統計來看,目前海外中餐廳的數量約50萬家,市場規模超過了2500億美元。這一規模已經達到了國內餐飲市場的半壁江山。隨著一帶一路的不斷推進,以及海外華人(包括游客)數量的不斷增多,未來的市場規模將會不斷增加。
在眾多出海中餐企業中,重慶的劉一手火鍋成為了佼佼者。截止到2016年,劉一手火鍋在全球擁有500多家分店。其2016年海外營業額比2015年增長了172.95%,僅迪拜分店在2016年就實現了420萬人民幣的利潤。
然而,想抓住這些商機也是有很大風險的。例如,走高端路線的眉州東坡在美投資超過了2000萬美元,盡管門店數量拓展到了4家,但月平均虧損額仍然在10萬美元左右。由于其對美國法律和國情的不了解,導致了一系列經營問題。
對于已經到來的第4次“中餐出海”浪潮,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指出企業即將面臨的三大難題:
?對海外市場的調研和分析能力不足。
?經營管理人才稀缺。
?對當地法律法規的了解不夠。
目前看來,這三個問題似乎都不會阻礙以黃燜雞米飯為首的第4波中餐企業出海。他們有了前輩的經驗,也有了政策的支持,這次的出海姿勢接近完美。
(黃燜雞米飯搶灘美國,這才是“賺外匯”的正確姿勢)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