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建交45年來,雙邊關系總體保持持續發展的勢頭。如今,中德關系正處于歷史最好水平,雙方既緊密合作又良性競爭,在新時期國際舞臺上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認為,中德關系之所以有今天的大好局面,是因為雙方能切實尊重對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這是雙邊關系發展的政治基礎。兩國經濟高度互補,彼此欣賞對方文化。
史明德說,雙方能夠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把握大局,求同存異。中德兩國都支持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在重大國際問題上有共同立場,相互借重、相互依賴。
中德雙方在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體育等領域的合作項目也進展順利。德國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最大域外出資國,也是“一帶一路”重要項目——中歐班列在歐洲最重要的終點之一。
中德兩國在各領域緊密合作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競爭。
史明德認為,應該理性看待這一趨勢。他指出,中德發展水平不在同一個層次。就算中德在某些領域差距有所縮小,但只要是良性競爭,并不一定是壞事,反倒有利于激勵雙方企業更加注重創新。
史明德說,中德未來合作潛力非常大。在第三方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金融領域和在非洲的可持續發展合作等方面,雙方都有廣闊合作空間。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趙俊杰告訴新華社記者,在高科技和高端制造業領域,中國與德國仍有較大差距,互補性很強。他認為,在現有良好雙邊關系基礎上,中德應進一步加強政治互信,拓寬合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