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悉,6月20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質檢總局關于進口美國牛肉檢驗檢疫要求的公告》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美利堅合眾國農業部關于美國輸華供人類食用牛肉的檢驗檢疫和獸醫衛生要求議定書》和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從6月20日起,允許美國牛肉輸華。
這是今年5月 “中美經濟合作百日計劃”取得的十項早期成果之一。當時中方承諾,盡快允許進口美國牛肉,最遲不晚于2017年7月16日。
5月25日,商務部發布《關于中美經貿關系的研究報告》稱,下一步將擴大自美進口,“中方愿進一步增加自美大豆、棉花等農產品進口,同時加快與美方就牛肉追溯和檢驗檢疫條款的談判,適時實現美牛肉對華實質性貿易。”
事實上,早在2016年9月22日,農業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就已經發布公告解禁從美國進口牛肉。當時公告稱,自9月22日起,有條件解除農業部、原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2001年第143號公告中對美國30月齡以下剔骨牛肉、帶骨牛肉的禁令,允許符合中國追溯體系要求和檢驗檢疫要求的美國牛肉對華出口。但公告強調,“美國30月齡以下剔骨牛肉、帶骨牛肉的追溯體系要求和檢驗檢疫要求另行制定。”
6月20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告中明確了對美國進口牛肉的檢驗檢疫要求以及追溯體系要求:
有關檢驗檢疫要求:
(一)動物來源要求
1.輸華牛肉的牛須有完善的記錄,可以保證追溯到牛只的出生農場。
2.出生、飼養并屠宰于美國,或出生于墨西哥或加拿大,屠宰于美國。
3.不是疑似或確診瘋牛病病牛的后代,不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定義的確診瘋牛病病例的同群牛。
4.屠宰前未使用向顱腔注射壓縮空氣或氣體的擊昏方法或腦脊髓刺死法。
5.屠宰時小于30月齡。
(二)輸華牛肉要求
1.對用于生產輸華牛肉的牛實施宰前宰后檢查,結果合格;證明所有屠宰牛是健康的,沒有任何全身性系統癥狀或傳染病、寄生蟲病,且胴體和臟器無病理變化。
2.已采用安全和衛生的方式去除扁桃體和回腸末端。
3.是衛生、安全的,適合人類食用。
4.在中國口岸入境時,不得檢出中國法律法規禁止的非天然產生的獸藥、促生長劑、飼料添加劑和其它化合物,包括萊克多巴胺。低于或等于本底水平的內源性激素不在禁止之列。
包裝要求:
輸華牛肉必須用符合國際衛生標準的全新材料包裝。
牛肉應有單獨的內包裝,內包裝上應當標明品名、產地國、生產企業注冊號、生產批號。外包裝上應當以中文標明產品名、規格、產地(具體到州/省/市)、生產企業注冊號、生產批號、目的地(僅限中國)、生產日期(年/月/日)、保質期、儲存溫度等內容,在外包裝上也應可見美國官方檢驗檢疫的標識。
預包裝肉類產品還應符合中國關于預包裝食品標簽的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要求。
在2003年之前美國曾是中國主要的牛肉供給國之一。2003年底,因為美國牛肉和牛肉產品被檢測出“瘋牛病”,中國頒布美國牛肉進口禁令,停止了絕大部分美國牛肉的進口。
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曾表示,中國是一個牛肉消費大國,而美國是牛肉生產大國,恢復進口美國牛肉將讓中國消費者購買牛肉時有更多的選擇,對于美國肉牛養殖業也是一個巨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