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1月開始,CNH失守6.7關口,12月曾一度下挫到危險的6.968。隨后一路緩慢爬升,5月31日在盤中首次飆至7個月以來的最高點——6.76關口。6月1日繼續向上,盤間一度高至6.72.在岸人民幣(CNY)同樣雄起,6月1日盤間一度突破6.8薄頂,升至6.7829,最終報收6.8061,刷新去年11月中旬以來新高。
記者經多方采訪了解到,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一是央行對中間價形成機制的調整:央行在原來的中間價定價基礎上,加上了一個逆周期調節因子來中和收盤價對放大單邊市場情緒的影響。招商銀行總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和一位大行金融市場部的外匯交易員,均告訴記者這是觸發人民幣漲勢的最主要原因。
上述大行外匯交易員還提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時點。你注意到沒,這個時點拿捏很精準,小長假之前放出來的消息,讓兩邊市場都有足夠的時間段累計爆發對利好的反應。最重要的是,穆迪剛下調我國的主權債務評級,加上6月份美聯儲大概率加息,人民幣看空的情緒肯定又會回來,這個時候加入新的調節因子,其實是想穩定人民幣。他表示。
劉東亮則提出了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活躍度。其實前兩個月反向指標美元已經呈現出弱勢,但人民幣卻沒能相應靈敏地走出向上趨勢,所以央行一方面想要‘護住’人民幣,另一方面也想讓人民幣更活躍一點,來呼應市場的變化。這是一個技術性調整。他告訴記者。二是美元指數的走弱。自從4月18日以后,美元指數就再也沒有站上過100點。6月1日,美元指數報收97.1225。這或許跟美國的經濟數據相關,據公開報道,美國第一季度經濟增長率放緩至0.7%。不過,美元指數的疲弱或許會因為美聯儲本月的加息而迎來變數。美聯儲5月會議紀要顯示,將在6月和9月進行兩次加息,12月縮表不加息。三是新出爐的我國5月經濟數據好于預期。日前公布的5月PMI(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顯示,雖然產成品庫存與原材料購進價格兩分項下滑比較明顯,其他分項則微升或變化不明顯。整體而言,5月PMI指標與上月基本持平,且強于預期。這說明我們目前的經濟其實比市場想象的要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