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100多年間,非洲鐵路的軌距是1米,被稱之為米軌或窄軌。法國人主持修建的滇越鐵路,也是這個軌距。但今天,一種中國軌距正在引領世界的基建,最新一個例子就是中國承建的蒙內鐵路的開通。
蒙內鐵路,連接肯尼亞港口城市蒙巴薩和首都內羅畢,全長約480公里,總投資38億美元,是肯尼亞獨立以來修建的最大基建項目。項目由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所屬中國路橋承建,全部采用中國標準,裝備,技術,管理,開啟了中國鐵路全產業鏈境外合作的新模式。
這條鐵路與100年前英國人主導修建的米軌鐵路基本并行。當年為修建這條鐵路,共有2493名鐵路工人死于當地部落襲擊,瘧疾,痢疾等傳染病,以及令人聞風喪膽的察沃的食人獅。中國人偏向虎山行,在非洲修建新的蒙內鐵路,自然也引發一些英國媒體質疑:這是不是另一條瘋狂鐵路。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當前非洲正處于經濟快速增長的起步階段,但落后的基礎設施成為經濟增長的重大制約。以肯尼亞為例,米軌鐵路如今已運營超過百年,自然老化和缺乏維護使得其速度從最初設計的每小時70公里下降到40公里,肯尼亞大部分的貨物運輸,也因此被迫轉移到了公路上,公路不堪重負,事故頻出,擁堵是家常便飯。
肯尼亞礦產資源豐富,自然風光旖旎,蒙內鐵路的建成,必然將極大提升肯尼亞的經濟發展潛力。僅以就業為例,有數據顯示,蒙內鐵路項目為肯尼亞人民提供超過3.8萬個工作崗位,而當地雇員占到了總員工的百分之九十。
也難怪,5月31日當蒙內鐵路首班列車駛入內羅畢終點站時,肯尼亞總統肯雅塔親自前往迎接。據新華社報道,在當天的慶?;顒又?,激動的肯雅塔說:我代表每一個肯尼亞人,向中國國家主席,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謝。
新蒙內鐵路實行的是國際標準軌距,但這種標準規矩,似乎越來越被認為是中國軌距。原因很簡單,當今世界,最大的鐵路承包商在中國,最密集在中國,也只有中國仍在進行大規模的鐵路建設。這種國際基建領域無可比擬的優勢,使得這種軌距就是中國軌距。
此外,2014年秋天,蒙古國議會在激烈辯論后以壓倒性多數表決,通過在中國鄰近的兩段鐵路采用與中國相同的標準軌。對蒙古國來說,其煤炭等資源,只有一個輸出地——中國。為了降低成本,多增加收入,采用標準軌,從經濟效益上來說,完全是順理成章的。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條成功經驗?;ㄏ刃校龠M發展,也是后發國家追趕先發國家的重要途徑。從一個更深遠的角度看,蒙內鐵路的建成,不僅僅是中國工程實力的展示,更是中國發展經驗的一次成功輸出。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還是中國標準,中國軌距的輸出。當今世界,大致有三種軌距,一種是老蒙內鐵路的米軌,一種是1435毫米的標準軌,還有一種是1520毫米寬軌。比如,在俄羅斯,蒙古以及其他原蘇聯國家,一直奉行的是寬軌。因此,北京至烏蘭巴托至莫斯科的國際聯運列車,每次在進入蒙古國前,都要重裝轉向架和輪對,這樣才能在寬軌上繼續奔馳。
但變化也在發生。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遠東發展部建議在俄境內鋪設一條鐵路,寬度與中國使用的國際標準軌距看齊,而非俄羅斯的寬軌。這條擬建的鐵路,將連接中國東北的琿春市與俄濱海邊疆區港口扎魯比諾,長度約在100公里,這條鐵路也將由中國而非俄羅斯管理,中國機車將暢行無阻。
作為一個例證,100多年前的加拿大和美國南部,也都奉行寬軌,但隨著貿易的發展,經濟的融合,各方都要求統一軌距降低成本。最終的結果,自然是強勢經濟取勝,加拿大以及美國南方轉而使用標準軌道,南北戰爭后的美國,乃至整個美國和加拿大,融合成一個經濟體。
軌距的變化以及中國的特殊貢獻,其實類同于現在全球化的發展,西方曾經是全球化的倡導者和重要支持者,但現在美國,英國等國逆全球化思潮涌動,保護主義抬頭,反而中國成了全球化最堅定的支持者。標準軌也起源于西方,但現在中國成了最強有力的推廣者。
這一個急遽變化的時代,我們正在見證著一系列改變歷史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