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收費新規出臺
12月18日起上調民生銀行卡提現手續費
根據央行的進度安排,當前的繳存比例應該在90%左右,于支付行業而言,這一變動已經被提前消化,并不會對相關公司的估值產生即時影響。無論是備付金利息收入的巨大缺口,還是喪失對銀行議價空間后費率的上行,于支付機構而言,2018年的經營壓力和挑戰不容小覷。而壓力總是要傳導的。在此前略顯畸形的市場結構下,支付機構依靠備付金獲得了豐厚的利息收入和較低的通道費率,從而可以采用“羊毛出在豬身上”的互聯網打法,對用戶免費。但隨著一切正本清源,或許羊毛終究要出在羊身上了。
近期,以微信上調某銀行卡提現手續費為標志,支付機構與銀行在費用定價上的矛盾開始浮出水面,第三方支付行業給予用戶的免費紅利期,或許正在離我們遠去。
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存在挪用資金亂象 央行此舉是互金整頓的一部分
當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備付金賬戶被撤銷之后,相當于利差難賺了。對于一些中小機構來說,利差是很大部分的營收,因此央行的這個舉動對其估值影響蠻大。其實,對于第三方支付機構來說,真正的中間手續費收入不足以覆蓋成本,主要靠資金沉淀進行營利,甚至個別機構存在挪用資金的現象。很多違法亂紀就是通過第三方支付,繞過金融業的監管。因此,央行從規范行業的角度去年就提出了政策,今年6月再次強調,這次是重申最后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