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各項經濟數據向好,企業認為需求向好的局面能夠延續,利潤轉好更是提供了驅動力,企業開工率在2月中旬到4月份維持高位,上下游產業鏈不斷累積庫存。
貨幣政策方面,自去年底以來央行通過“鎖短放長”提高銀行通過公開市場獲得資金的加權成本,并連續兩次提高逆回購操作利率,推升了市場短端利率。針對金融業杠桿偏高特別是銀行業表外資產增長過快的問題,監管方面在不斷提升MPA考核力度和范圍的同時,銀監會在4月份發布了一系列監管文件,對債券貨幣市場形成較大沖擊,長短端利率持續攀升,企業面臨的資金成本明顯提高。
信貸條件趨緊使囤積庫存成本大幅抬升,而需求不如預期造成心理和實體上的雙重沖擊,使商品價格下跌,貿易商甩貨來應對融資成本攀升和價格下跌,形成負向螺旋反饋效應,庫存累計嚴重的部分商品加速下跌。5月,受汽車家電銷售回升帶動,消費增速企穩,全球經濟復蘇帶動出口向好,貿易順差環比增長。隨之,下游企業擴大生產,業績有所改善。在需求轉好而供給收縮的刺激下,商品庫存加速下降,補庫需求在環保壓力減小后集中釋放,6月制造業PMI數據不降反升。
盡管6月經濟數據或許略有好轉,但不改總體需求向下趨勢。首先,消費增長后續乏力,汽車家電需求難以持續向好。其次,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還將下降,房地產投資向下拐點已現,在一二線城市補庫存需求下,回落速度或許較緩,基建投資基數已較高,對地方政府財務約束的增強將限制投資能力,而制造業投資或許保持平穩甚至略回升,但無法對沖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增速的回落。唯一的亮點在于出口增速轉好,但在特朗普上臺后貿易摩擦風險增強和新的貿易條件下能否持續有待觀察。
在補庫需求帶動下6月商品價格觸底回升,PPI增速或許有所回升,將帶動企業利潤好轉,上市公司中報業績繼續轉好應是大概率事件,近期股市走勢有著扎實的基礎,反彈應還將持續,但是如果需求繼續向下,三季度業績延續改善勢頭則存疑,將限制上漲空間。商品短期反彈難掩總需求下降的尷尬,但經過年初庫存過剩的教訓加之融資利率走高,生產企業和貿易商應會更加謹慎地累積庫存,商品更可能延續震蕩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