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29日,百度宣布發債15億美元,公開發行的債券包括2022年到期的9億美元定息債券,息率為2.875%;2027年到期的6億美元定息債券,息率為3.625%。
據百度2017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3月31日,百度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總值為人民幣906.78億元(約合131.74億美元)。有著131億美元現金流的百度可謂不差錢,此次發債15億美元究竟意欲何為?
一般來說,發債這種融資方式是國際企業普遍采取的方式。評判企業債券效果的有幾個指標:債期、收益率和認購情況。通常能給予市場信心的企業才可以頻繁發債、發布長期債券、募集巨額資金、降低收益率并獲得超額認購甚至搶購。
聚焦百度發債的直接財務目的自然是融資,這一途徑比增發股票簡單快捷,比銀行借貸更低成本。對于一些未上市公司來說,發債還是補充大額資金的核心渠道。阿里巴巴在2012年退市之后,便曾在債券市場融資40億美元,外加銀行借貸用于回購雅虎股份及償還債務。
一般來說,融資所得往往用于固定資產投資、技術更新改造、改善公司資金來源結構、調整公司資產結構、降低公司財務成本或償還債務,甚至將發債作為一種反向投資。
再看百度融資的間接業務布局,在一季度財報中還披露過的兩個關鍵消息:一是百度宣布完成價值2億美元的股票回購。這一舉動可以視作百度對于自身人工智能(AI)轉型和公司發展的信心。另一項是百度公司CFO李昕晢將轉任百度資本CEO,這個調整可以體現出百度希望加快百度資本進展,從而在對外并購上提升節奏。
百度正實施All in AI的策略,“進入2017年,百度從‘移動先行’到‘AI先行’的戰略演進繼續強有力地推動,”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說,“我們在AI領域的投入是一個長期行為。”AI領域的巨大機遇意味著投入的增加,人工智能領域從硬件基礎設施如GPU,到軟性投入如研發人才,成本都非常高,僅從研發來看,百度一季度研發支出為人民幣28.35億元(約合4.118億美元),同比增長34.9%。
擁有更充裕的資金之后,百度很可能會加大業務擴張步伐,加速展開投資并購。按照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鑒于目前中國的科技公司基本上都是接受的美元投資資金,未來百度在國內進行收購也需要以美元支付;事實上,除了本土的人工智能團隊和公司之外,百度也在積極布局海外AI投資,比如此前百度收購硅谷科技公司xPerception,以增強機器視覺的核心能力。尤其在陸奇掛帥后全力投入的無人車領域,百度發債融資或表明對無人車領域有新的大動作。
沒有絕對不差錢的企業,業務發展現金為王,在人工智能的這輪技術爆發中,百度已經與發達國家的一流科技企業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這說明已經具備了站位優勢。
(原標題:“不差錢”的百度為何要發債15億美元?)
推薦閱讀:
高盛哀嘆:過去一個月發生的事,讓OPEC“油價陽謀”徹底破產
免責聲明:凡本站未注明來源為"財經365"的所有作品,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 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 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