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21日凌晨,MSCI(明晟)官方宣布從明年6月起將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 ACWI全球指數,至此,A股自2013年以來的第四次“MSCI大考”終于過關。
今年3月份,MSCI提案納入169只A股股票,A股占MSCI中國指數和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分別為1.7%和0.5%。但最終實際納入222只,基于5%的納入因子,A股分別配置到MSCI全球指數、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約為0.15%和0.73%,超出市場預期。不過,MSCI表示,擬將正式實施時間分兩步,分別預定在明年5月和8月,但并未排除調整為一次性實施的可能性。
中歐基金認為,資金面影響偏重中長期而非短期。由于資金不是一步到位,且總計約151億美元的資金增量相對于A股市場近7萬億美元的體量而言,比例有限。因此,短期實質影響有限,主要是對市場風險偏好和信心的提振,流動性利好更多側重中長期。
此外,中歐基金認為,長期利好滬深300指數。從指數方面看,此次A股加入新興市場給滬深300長期慢牛的提供了資金基礎,對整個市場有標桿作用。A股未來格局或有較大變化,由于新股發行制度市場化,上證綜指、深證綜指的中樞影響力或將減弱。滬深300預計將更能代表中國,也將會是上層更關注的考核指標。
在中歐基金投研人士看來,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投資者結構優化。A股加入新興市場有助于吸引海外投資者系統性關注A股,優化投資者結構,藍籌股繼續追求超額收益的市場特征得以延續。與此同時,銀行、食品飲料、非銀金融、房地產等大市值權重板塊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