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衛計委、河北省衛計委、廊坊市政府共同簽署《關于加快京冀協同發展 促進廊坊衛生計生事業改革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廊坊市衛生計生委分別與北京世紀壇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北京佑安醫院、北京回龍觀醫院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此外,北京市衛計委正在與保定市進行初步溝通,準備今年下半年啟動北京-保定醫療合作項目。至此,京津冀地區重點醫療合作項目增至6個,包括此前的北京-燕達、北京-張家口、北京-承德、北京-曹妃甸,近期剛剛簽署的北京-廊坊,以及即將啟動的北京-保定。
北京市衛計委委員、新聞發言人高小俊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京津冀醫療協同發展,可以讓河北的老百姓享受到北京優質的醫療服務資源。
北京-燕達模式:京津冀醫療合作“模范案例”
北京-燕達模式被認為是京津冀醫療合作的“模范案例”。從2014年開始,燕達醫院先后與朝陽醫院、天壇醫院以及首兒所開展合作。
家住大興區的林淮,2014年把母親沈女士送到燕達養老院。今年3月,92歲高齡的母親突然腿腫,血壓升到200多,經朝陽醫院派駐燕達醫院的心臟病專家盧長林檢查,是腎動脈狹窄引起的。這是林淮目前患高血壓60年多年來,第一次診斷為腎動脈狹窄,盧長林親自為老人進行手術。“十幾分鐘的手術做了兩個多小時。血管細到像頭發絲。一點點擴充。冠動脈右側閉塞的部分成功打通。當時那個血像水墨畫一樣。”林淮說,老母親革命一輩子,老了老了,可以保證晚年生活質量,有尊嚴的活著。
“我現在除了每周三下午回朝陽醫院出一次專家門診外,天天都在這里。”盧長林說,與他一同被派到燕達醫院的朝陽醫院的管理、醫療、護理型人才達到130余名,覆蓋17個專科。護士長吳虹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說,她跟盧長林一樣,也是從朝陽醫院派駐到燕達醫院。“剛來燕達醫院參觀的時候,一天病人才7個,現在最多的時候有68個病床,還需要在樓道加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