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當代東方發布了一系列公告,稱與多家公司達成合作。其中一項即是加碼院線、影院資產。根據當代東方與珠江影業簽署的合作框架協議,公司將與珠江影業結為戰略合作伙伴,當代東方規劃在未來三到五年內,以影院項目并購、投資開發建設作為發展戰略重點之一。除擬共同成立影院投資管理公司外,當代東方還將與珠江影業共同開發建設弘歌院線,將其打造為特色院線。
自轉型文化公司以來,當代東方在影視院線方面動作不斷。弘歌院線就是當代東方于2016年6月并購數字影院運營商北京華彩天地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51%股權所得。除此以外,當代東方還于早前受讓了中廣院線30%股權;去年,又與微影時代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布局在線票務、院線營銷等領域。
比起堅定看好電影終端市場的當代東方,作為 “潘金蓮”票房風波中的主角之一,華誼兄弟曾在“渠道”端“碰壁”,正因于此,其接下來在電影下游產業鏈上的布局更惹人關注。
1月10日,新三板公司大地院線方面披露,華誼兄弟擬參與其非公開發行。大地院線股票發行方案顯示,公司擬向特定對象發行不超過285萬股,每股發行價格為83元,預計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37億元。其中,華誼兄弟擬以7885萬元認購95萬股。據悉,大地院線此次的募資將投向新增影院項目、開展與影院項目投資領域相關的合作及兼并、收購項目等。此前,華誼兄弟執行總裁王忠磊曾表示,布局影院將是公司未來的重點之一。由此,本次參與大地院線的定增,可視作華誼兄弟對院線、影院資產的加碼。
華誼兄弟要彌補其院線“短板”,而萬達院線則保持了一貫的“買買買”作風。萬達集團不久前披露的數據顯示,去年萬達全球新增影城677家,新增屏幕6788塊,其中在國內新增影城154家,屏幕1391塊。院線并購方面,在海外市場,萬達去年并購了美國卡麥克院線和歐洲歐典院線;國內市場,萬達院線在2015年底拿下了世茂影院后,在2016年內又連續收購了大連奧納、廣東厚品以及赤峰北斗星三家影城運營企業。萬達院線表示:“通過收購上述影院資產,將進一步提高城市覆蓋率,完善影院布局并增強區域優勢,擴大公司業務規模、提高市場占有率,鞏固在影院業的市場份額和領先地位。”
今年1月11日,萬達院線發布了2016年經營簡報。數據顯示,2016年萬達院線實現營業收入111億元,增長39%,其中票房76億元,增長21%;非票房收入38億元,占營業收入的34%,增長101%。根據官方統計,2016年的全國票房為457.12億元,增幅3.73%。簡單估算,萬達院線去年的票房收入約為全國票房的16.63%。由此可見,雖然去年國內整體票房水平未達預期,但在不斷對外并購擴張的帶動下,萬達院線實現了“超水平”發揮。
此外,去年10月,國字頭影企中國電影上市后也迅速展開院線布局,以5.53億元收購了大連華臣70%股權,而后者旗下影院則基本覆蓋了東北地區的主要城市。
除了布局傳統的院線端口,由于網絡對人們生活方式的滲透,在線電影票務平臺也已成為觀眾購票的主要渠道之一。相關統計數據表明,2015年,我國電影在線票務市場的規模約為289.6億元,市場滲透率約65.7%;2016年,這個比例提升至74.7%。除了專業的第三方票務平臺外,國內各大院線也紛紛推出自己的在線售票軟件,比如萬達院線推出了移動端購票app“萬達電影”、大地院線則推出了app “大地影院”。在此背景下,布局在線票務成了影視公司加碼“渠道”的另一條路徑。
光線傳媒就是如此。作為一家老牌的影視劇制作公司,光線傳媒一向都堅持“內容為王”的發展理念。然而,隨著影視產業的持續發展,行業格局不斷調整,從互聯網公司紛紛加入戰局,到第一梯隊面臨洗牌、新生公司不斷崛起,再到影視中概股回歸等,一切都在變革。在此背景下,2016年5月,光線傳媒宣布,其將聯合控股股東光線控股,以合計約47.83億元收購貓眼57.4%控股權,由此獲取后者擁有的線上用戶群體和在線電影業務資源。光線傳媒稱,通過上述合作,公司在影視劇制作、宣發領域的話語權及競爭優勢將進一步提升,與院線及在線播放平臺的合作關系將進一步強化,與影院終端的聯系將進一步增強。
為何“渠道”如此重要?有機構研報指出,雖然“優質內容是基礎”不假,但院線渠道卻在影視劇終端發行上具有一定優勢,比如強勢的“渠道”一定程度上能提升關聯公司作品的排片。以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為例,雖然該片宣稱受到萬達院線排片的擠壓,但其保底方旗下的耀萊國際影城卻是在多個觀影日給出了超過80%的排片比例,“推銷”自家電影可謂不遺余力。另一方面,影院、院線端的豐富資源將有利于電影的首輪放映,在當前國內電影的“三日游”行情下,這會為影片帶來積極的正向循環,有利于票房的積累。
同時,與美歐、日韓等相比,國內院線板塊的集中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龍頭企業還將不斷增加市場份額。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前十大院線的市場占有率約為66%,前四大院線的市場占有率約為40%;而北美前四大院線的占有率為60%,韓國龍頭院線的占有率超過90%。對此,專家認為,國內影院資源整合尚存在較大空間。由此看來,2017年電影票房之爭,早就在去年的“渠道”搶奪戰中拉開了帷幕,最后結果如何還有待市場和觀眾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