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0日從農業部獲悉,為貫徹落實好《種子法》,維護種子市場秩序,保護品種創新,確保良種供應,滿足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農業部部署種子市場監管和品種保護工作,要求全面加大種子市場監管力度,嚴厲打擊非法生產經營轉基因種子行為。
農業部要求,明確工作重點,全面加大種子市場監管力度。(一)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種子法》實施,切實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各地要深入學習貫徹2017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積極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不斷推動《種子法》貫徹落實。一是擴大監管作物種類。在繼續做好主要糧食作物種子監督檢查的同時,結合各地實際加大對馬鈴薯、蔬菜、果茶種苗等特色作物的監督檢查力度,重點查種子生產經營主體是否符合規定、種子質量是否合格等;二是加大生產經營主體監管力度。按照“雙隨機”監管要求,對轄區內生產經營企業進行抽查,尤其要加強對近三年來有違法行為或被舉報較多企業的檢查,重點核查企業種子生產經營檔案是否齊全、種子生產經營行為是否合法等。全面排查轄區內所有交易市場、經營門店、代銷網點備案情況以及購銷合同(委托書)、銷售臺帳等建立情況。三是全面檢查重點品種。要不斷加大對近年來檢查中發現問題的品種以及未審先推、已撤銷審定品種違法推廣銷售的檢查。四是嚴格開展種子質量檢測。開展監督檢查時,應抽取一定比例的種子樣品并進行質量檢測,水稻、玉米、小麥樣品同時進行品種真實性檢測。對上述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查處,切實防止非法種子流入市場。
(二)盯防重點區域,持續做好區域性制假售假治理工作。當前省際交界區域未審先推、制假售假、無證生產經營等問題依然突出,相關省級農業主管部門應在加大同一生態區引種力度的同時,推動信息共享共用,建立省際聯查聯打工作機制。陜西、甘肅、寧夏、內蒙古、新疆等省(區)交界處以玉米制種基地為重點,河北、山東、河南、安徽等省交界區域以玉米、小麥為主,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交界區域以玉米為主,湖北、湖南、江西交界區域以及云南、廣西以玉米、水稻為主,組織開展跨區域專項治理行動,堅決打擊未審先推違法行為,搗毀制假售假窩點、斬斷制假售假鏈條,徹底根治區域性違法行為。
(三)切實把好基地生產關,全面加強源頭治理。近年來,甘肅、新疆等國家級制種基地不斷加大監管力度,統籌協調公檢法力量,嚴查了一批案件,有力打擊了違法生產經營行為,基地秩序有明顯好轉。各地要學習借鑒他們的管理經驗,明確農業主管部門和基地所在縣、鄉(鎮)政府領導責任,加強對生產主體的監管,核查生產資質,杜絕無證生產;評估企業信譽,引導農民選擇信用企業合作。加強基地生產過程監管,及時對基地進行排查,尤其是要加強核心區外制種田的檢查,扦取田間樣品,開展品種真實性檢查。加強產后監管,全面檢查生產、加工主體檔案,確保生產種子來源清晰,種子去向可追溯。要建立違法者黑名單制度,將違法生產者列入黑名單并及時與征信體系建設掛鉤。
農業部要求,抓關鍵環節,嚴厲打擊非法生產經營轉基因種子行為。嚴格執行《種子法》《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等有關轉基因種子生產經營的規定,嚴厲打擊非法生產經營轉基因種子行為。一要嚴把品種試驗審定關。在品種試驗階段,對所有參試品種進行轉基因成分檢測,發現含有轉基因成分的,要立即停止試驗,并停止相關申請者參試資格。二要嚴把育制種基地關。新疆、甘肅、寧夏、陜西、內蒙古、海南等主要育制種基地,要查早查小,采取嚴格控制措施。繁制種播種前,要全面查清親本來源,防止非法轉基因種子播種。苗期要利用快速檢測方法進行大范圍篩查,發現問題地塊要堅決鏟除并依法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員。三要嚴把市場關。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要針對非法轉基因種子直銷入戶特點,下移監管重心,深入鄉村開展入戶倒查。發現非法銷售行為,要沒收種子并追查違法主體。各地要廣泛宣傳,讓廣大制種戶和種植戶了解相關法律規定,做到自覺守法。要始終保持嚴查嚴打非法生產經營轉基因種子行為高壓態勢,做到發現一起、徹查一起,絕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