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所有人都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前景和其潛在的爆發力,但不管是AlphaGo還是自動駕駛汽車,要想使得任何精妙算法得以實現,其基礎是硬件的運算能力:也就是說,能否發展出超高運算能力又符合市場需求的芯片成為了人工智能平臺的關鍵一役。
因此,毫無疑問,2016年也成為了芯片企業和互聯網巨頭們在芯片領域全面展開部署的一年:先有CPU芯片巨頭因特爾年內三次大手筆收購人工智能和GPU領域企業;后有谷歌宣布開發自己的處理系統,而蘋果、微軟、臉書和亞馬遜也都紛紛加入。
而在這其中,領跑者英偉達(Nvidia)因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優勢使其成為了資本市場的絕對寵兒:在過去的一年中,曾經以游戲芯片見長的Nvidia股價從十幾年的穩居30美元迅速飆升至120美元。
就當資本市場都在猶豫是否人工智能風口使得英偉達股價虛高時,2月10日,英偉達發布2016年第四季度的財報顯示,其營收同比增長55%,凈利潤達到了6.55億美元,同比增長216%。
“正當Intel、微軟等巨頭投資人工智能為基礎的芯片技術時,英偉達已經以Q4財報顯示,這家已經在人工智能領域投資將近12年的芯片企業已經開始就此收獲可觀的盈利。”資深技術評論家Therese Poletti在其財報發布后指出。
研究機構Tractica LLC估計,由于深度學習項目產生的硬件花費將從2015年的4360萬美元,上升到2024年的41億美元,而企業的相關軟件花費將同期從1.09億美元上升到100億美元。
正是這一龐大的市場吸引著谷歌、臉書、微軟、亞馬遜以及百度在內的巨頭相繼宣布企業向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轉向。“在人工智能相關技術上,目前英偉達仍然保持著絕對的領先,但隨著包括谷歌在內的TPU等技術不斷推向市場,未來的AI硬件格局仍然待解。”一位不便具名的歐洲資深從業人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