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創業板指出現筑底企穩的態勢。一方面是因為估值壓力因素有所減緩。根據創業板上市公司陸續公布2016年業績預告,預告顯示2016年創業板整體業績將增長31%-52%。如果按2016年業績預告的上限1014億元以及當前創業板5萬億的總市值計算,市盈率降低為50倍;按業績預告下限計算,市盈率為57倍。這說明創業板指的泡沫大大收斂,有利于夯實未來走勢的基石。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主板市場企穩回升,這也有利于提振市場參與者的持股底氣。雖然主板市場的強勢會對創業板指形成一定的資金抽離效應,但是,只要主板穩定,創業板指就不會出現持續單邊下跌的走勢,充其量是維持低位震蕩的格局,有利于場外資金精選個股。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目前創業板的部分個股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估值比價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板塊:一是新股與次新股。受IPO提速的影響,前期創業板指的新股與次新股大幅走低,不少新股的一字漲停板的個數從原先的15個迅速萎縮至6、7個,這無疑意味著目前新股的估值泡沫大大降低,從而為增量資金尋找心儀品種提供了可能。
二是產業景氣樂觀的品種。當前中國經濟雖然面臨著諸多壓力,但契機也是清晰可見的,比如中國制造業的加速成長,在汽車、面板、芯片、手機、軌道交道等領域已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此類領域的相關個股未來的成長性也值得期待。與此同時,下游需求旺盛的醫療服務、血制品等領域也是高成長股的跑馬場,博雅生物等個股在近期加速上漲就是最好的說明。
三是持續并購且協同效應開始顯現的個股。此類個股的估值顯得更為低企,比如梅泰諾的收購事宜已得到相關部門的批復,根據業績承諾,目前的動態市盈率已降至30倍左右,具備了低估的優勢。類似個股尚有很多,需要市場參與者積極跟蹤與選擇。
綜上所述,當前創業板指存在著筑底的可能性,在操作中,建議投資者可以適量跟蹤一些強勢股,尤其是產業景氣樂觀以及制造業加速成長的相關產業鏈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