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錢多多)近期,國際油價先是出現“六連漲”,繼之以高位震蕩。截至2018年1月24日收盤,布倫特原油期貨漲至70.53美元/桶,WTI原油期貨收于65.61美元/桶,均刷新2014年12月以來的新高。
1月26日24時,國內成品油調價窗口即將開啟。據多家機構預測,本輪計價周期內,受國際油價整體震蕩上揚影響,成品油價格將迎來上調。
中宇資訊分析師楊曉芬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截至1月25日,本輪9個工作日,中宇資訊測算原油變化率為2.83%,對應原油估價66.758美元/桶,較基準價漲1.836美元/桶,暫預計26日24時成品油零限價上調60元/噸。即使未來一個工作日,國際原油現貨價格相比目前收盤價位下滑,本輪成品油調整也有可能壓線上調。
1.多重利好支撐油價
2018年以來,國際油價震蕩上行。1月15日,布倫特原油價格收于70.22美元/桶,創3年多來新高。
然而,1月16日,由于交易員采取獲利回吐操作令油價走勢承壓,國際原油結束連漲6日的走勢,布倫特原油跌破70美元/桶心理關口。
此后幾個交易日,國際原油高位震蕩,布倫特原油價格持續在69美元/桶上下徘徊,WTI則位于64美元/桶下方。
不過,1月2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調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至3.9%,經濟前景向好促使投資者更加看好國際原油需求增長形勢,對國際油價形成一定支撐。
此外,沙特能源部長法利赫講話也為油市帶來利好。法利赫表示,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已經達成共識,將在2018年底之后繼續合作控制產量,不過屆時可能會實施新的限產措施而非延續當前的減產協議。
受上述利好因素影響,國際油價出現連漲走勢。值得注意的是,1月24日,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數據顯示,至1月19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下降110萬桶至4.1158億桶,這也是2015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盡管上周庫存降幅低于預期,但連續10周下跌是EIA數據追溯至1982年以來的最長跨度。
這也使得市場看多情緒高漲,加之美元持續下跌也為油價帶來部分支撐,當日布倫特原油一度突破71美元/桶關口。
截至1月24日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3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收于65.61美元/桶,漲幅為1.77%左右。3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收于70.53美元/桶,漲幅為0.81%。
楊曉芬表示,中宇資訊監測數據顯示成品油零限價上調幅度由最初的120元/噸下滑至當前的60元/噸,徘徊在調價紅線附近,調價政策能否正式落實充滿不確定性,也加重業者的觀望情緒。但周四受美國原油庫存繼續下降及美元繼續下挫的影響,國際油價打開新的上行空間,日內雙雙突破關鍵阻力水平,使得本次調價窗口得以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