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在各大城市遍地開花,但在近日,多個城市叫停共享單車新增投放,再度引起市場熱議。
雖然共享單車的投放“急剎車”,但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共享單車卻正在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
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近日發布了《共享單車行業就業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到2017年7月,國內共享單車累計投放量約1600萬輛,帶動10萬人就業。其中,今年上半年就帶動新增就業約7萬人,約占上半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口(717萬)的 1%。也就是說,每新增加100人就業,就有1人是從事共享單車行業。有分析人士表示,除了共享單車企業本身,創造就業機會的主要集中在智能鎖制造廠商、自行車生產商、物流配送企業等。
從目前情況來看,國內共享單車市場還是十分火爆。《報告》指出,目前我國共享單車全行業日訂單5000萬單左右,平均每輛共享單車的騎行頻次超過3次,達到3.125次。從需求方面看,到2017年6月國內共享單車用戶規模達到1.06億。從市場融資情況看,2017年上半年共享單車以22起融資成為分享經濟領域內融資事件數最多的細分領域,融資額達到104.33億元。
普華永道曾預計,到2025年全球共享經濟的市場規模將增長至3350億美元,預計交通運輸、房屋共享、流媒體音樂和視頻將成為增長最快的垂直領域,2013年至202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7%至63%。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共享單車已經“騎”向世界,數量的限制令更促使企業轉戰海外,似乎也在創造出許多海外就業機會。記者在領英網站上看到,許多共享單車企業都掛出了海外招聘信息。
不過,共享單車“騎”向世界也面臨人力成本的挑戰。其中,歐洲為共享單車制定了停放規定——虛擬停車位,共享單車必須在指定的區域內才能上鎖,一旦監管部門發現共享單車未按要求停放,車輛將被扣留,該車對應的保證金也會被罰沒。在歐洲共享單車的維護人員與單車數的比例也會比國內更高,運維成本也更多。
共享單車在大量投放過后,近來已經紛紛開始“剎車”。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南京、福州、杭州等城市都先后叫停了共享單車的投放。未來ofo和摩拜等行業巨頭還能否給就業市場帶來大量機會,恐怕暫時還不好說。(原標題:共享單車的另一面:創造了10萬個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