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風汽車董事長竺延風“集中優勢資源發展東風大自主”的戰略指導下,東風最近在自主板塊的調整動作頻繁。在東風股份作價7.88億元終剝離鄭州日產之后,東風汽車自主板塊之一的東風裕隆也開始了“撤人不撤資”的全面改革。
近期,有關股東方東風公司從東風裕隆撤走管理團隊的消息不脛而走。而6月17日,東風裕隆官網發布了一則消息,間接確認了上述傳聞。在這則消息中,東風裕隆計劃從7月份開始,重新對企業人、事、財、物各方面進行梳理與整合,在國內市場開啟全新的兩岸合作模式。在人事相關部分,這則消息中提到:東風汽車公司與臺灣裕隆集團,為使合資合作的關系與發展進一步加深,雙方將注入更多的資源,在產品平臺共享、資源整合利用上加強合作。同時為提升管理效率,對管理階層簡化,取消了副總及處級崗位。配合國家國企民營化政策,提升企業效能,啟用職業經理人團隊,落實人才市場化,并建立“業績導向”的績效考評體系。
有分析人士透露,在東風裕隆的此次調整中,最大變化是人事任命權將由東風裕隆自主,除總經理及財務主管外,其他專業經理人將不再由兩大股東派任。根據兩大股東對于組織改造的默契,新車研發及技術由裕隆主導;未來人事任命由東風裕隆自主,由現任東風裕隆總經理吳新發從社會人才中選拔,這等于正式宣告裕隆將實際主導東風裕隆未來營運。
據了解,此次變動或許與東風裕隆銷量低迷有著直接關系。2010年底成立的東風裕隆汽車有限公司,是東風汽車與臺灣最大的汽車企業裕隆合資的華系車公司。2011年首款車型納智捷大7 SUV上后,2012年憑借此一款車型,東風裕隆的年銷量達3.1萬輛。但由于后續車型乏力,產品更新速度慢等原因,納智捷逐漸被邊緣化。盡管重金邀請周杰倫作為代言人,但這位“天王”的人氣并沒有給納智捷在大陸的發展帶來更大助益。2016年,東風裕隆只完成了既定目標銷量的不足60%,成為了東風集團內部虧損最嚴重的事業單元。今年前5個月,東風裕隆累計銷量不到7500輛,同比下滑了60.33%。在東風公司2017年各個自主板塊市場銷售壓力推動之下,股東方之一的東風公司撤人不撤資或是最佳的選擇之一。
不過,東風裕隆的此次調整并不代表納智捷將撤出大陸,相反,雙方對納智捷有著更長遠的規劃。在不久前,董事會通過了裕隆汽車對東風裕隆的增資方案,東風與裕隆雙方維持原先持股比例,各增資人民幣3.967億元,共計7.93億元,增資后雙方對東風裕隆也仍各持有50%股權。按照東風裕隆的規劃,未來每年將至少投放一款全新車型。2022年前,投放至少10款全新車型,包括2017年10月將投放全新小型SUV上市;2018-2019年陸續推出4款全新車型,涵蓋SUV、MPV品系;2020年-2022年,將推出以全新模塊化平臺所打造的5款全系列產品。同時,在渠道方面,東風裕隆將下沉至4-6線城市空白轄區,讓經銷商低成本經營,高收益回報。
“納智捷等同我的生命,品牌這條路不可能退”,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裕隆董事長嚴凱泰道出了做好納智捷品牌的決心。他同時表示,裕隆要從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看大陸市場,而不是從臺北看大陸市場。盡管如此,業界對于東風裕隆在大陸的發展仍心存疑慮,沒有了東風汽車的管理團隊參與,裕隆能否把握當前競爭更加激烈的大陸汽車市場脈搏,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