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去產能”作為關鍵詞頻頻被提及,而除了煤炭鋼鐵等熱門行業,汽車行業體量大、發展快,也被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是“去產能”工作的重點行業。
6月12日,發改委、工信部發布《關于完善汽車投資項目管理的意見》(以下統稱《意見》),著重提出要優化傳統燃油汽車產能布局,包括明確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的標準,嚴格控制現有汽車企業擴大傳統燃油汽車產能。
汽車行業產能過剩的說法由來已久,早在去年10月份,國務院就提出了“原則上不再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的說法,這就意味著現有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的數量將只減不增。
而根據新《意見》內容,三類新建傳統燃油汽車企業投資項目原則上將不被獲批。包括新建獨立法人傳統燃油汽車整車企業投資項目;現有汽車整車企業跨乘用車、商用車類別投資項目;已停產半停產、連年虧損、資不抵債,靠政府補貼和銀行續貸存在的現有汽車整車企業跨省、自治區、直轄市遷址新建投資項目。
同時,現有汽車整車企業在申請建設擴大傳統燃油汽車生產能力投資項目時,需滿足上兩個年度產能利用率均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上年度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比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上年度研發費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高于3%、產品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等條件。
這也就意味著,傳統燃油車擴產能將被嚴控。有業內人士表示,一些產能落后、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的企業必定會被淘汰。督促落后產能退出,實現資源整合升級,將成為汽車產業的一個常態。
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認為,目前國內汽車行業現狀是“無效產能過剩,有效產能不足”,因此,對汽車行業的產能擴張不應“一刀切”。
他表示,目前銷量靠前的車企中,除了個別車企確實存在著暫時的產能過剩外,其他都存在著生產緊張的狀況。所以,應加快企業間的兼并聯合、重組,采取限制低水平重復建設,支持有競爭潛力產品的策略。
(原標題:汽車行業去產能工作推進 嚴控新增傳統燃油汽車產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