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4日,中國汽車流通業將銘記這一天。這一天的意義究竟有多大,也許需要經過許多年才能有定論。
新《汽車銷售管理辦法》今日頒布
商務部定于4月14日(周五)上午就出臺新的《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召開專題發布會,這也意味著新《汽車銷售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即將出臺。
據悉,此次新《汽車銷售管理辦法》的出臺,旨在打破汽車銷售品牌授權單一體制,發展共享型、節約型、社會化的汽車流通體系,推動建立健康的零供關系和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加快推進汽車流通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汽車流通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事實上,從2005年老《辦法》推出,到2008年因導致整車廠與經銷商矛盾頻發被傳出修訂,再到2016征求意見稿發布,整整經歷了11年,這11年間,在消費者需求和互聯網商業模式的催化下,市場已經內生裂變,原有的矛盾已經轉移,經銷商業態也變得更加多樣化。那么,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即將頒布的新《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將如何化解這些矛盾?對汽車流通領域又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同時又會迎來哪些新的商業機會?有關部門又將采取哪些手段來確保新《辦法》的執行?
這一切問題的答案,都將在明天商務部召開的專題發布會上揭曉。
今日,二手車限遷解除大限
4月14日,是各地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的最后期限。
3月16日,商務部、公安部、環境保護部三部委就二手車限制遷入問題首次聯合發函,再次要求落實取消二手車限制遷入政策,期限是4月14日之前。對于取消政策推進緩慢的省市,三部委將提請國務院開展適時督察。
據了解,關于取消二手車限遷,相關部門并非第一次督促各地“解禁”,但各地的推進并不順利。去年“國八條”出臺后,二手車曾掀起一波解限接力賽,廣東省12市、貴州、四川、新疆伊犁、甘肅蘭州、遼寧大連、撫順等省市相繼解除限遷,但直至今年3月,大部分城市依舊按兵不動。發文取消“限遷”政策的省市,在實操中仍限制國四排放以下的二手車流通。
解除二手車限遷,之所以成為行業公認的老大難,除了二手車排放標準低,會給遷入地造成環境壓力之外,地方政府執行政策沒有積極性,更多是受到稅收政策的影響。相對于二手車,新車的消費稅、購置稅、增值稅、車船稅等等,都是地方政府一筆可觀的財政收入。
盡管解除限遷阻力依舊很大,但破冰限遷政策初顯神威。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今年1~2月,全國二手車累積交易171.15萬輛,同比增長22.55%。第一季度二手車市場向好,得益于去年開始各地響應號召,相繼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
專家預計,2017年是二手車市場享受政策紅利最好的一年。全年二手車交易量增長或達20%,銷量或突破1200萬輛;到2020年,全國二手車交易量將達到2920萬輛,新車與二手車交易規模比例達到1:1。
可見,相關部門大力叫停各地的“限遷令”,能給二手車市場帶來正向的作用。
政策鏈接:解除二手車限遷政策之路
2016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促進二手車便利交易的若干意見》(俗稱“國八條”),要求各地取消已經實施的限制二手車遷入政策。
2016年6月8日,商務部等11部門辦公室印發《關于促進二手車便利交易,加快活躍二手車市場的通知》。
2016年12月29日,環保部與商務部聯合發布《關于加強二手車環保達標監督工作的通知》,統一了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的標準。
2017年3月16日,商務部、環保部和公安部聯合發布《關于請提供取消二手車限制遷入政策落實情況的函》,強調除國家明確的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和國家要求淘汰的黃標車外,不得對環保檢驗合格的車輛設置限遷措施。
無論是《汽車銷售管理辦法》的頒布還是二手車限遷政策的全面解除,無疑將進一步影響汽車業的整個生態。2017年4月14日,這一天,注定將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