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城市化進程的必然
臨清是人口外流大縣,在一線城市、省會濟南和發達城市青島、及地級市聊城的三重人口抽血下,越來越多有能力的家庭開始在外買房置業。
除此之外,在“吸引人口”方面,臨清表現的十分乏力。
過去十幾年,大多數城市快速成長起來,城市規模成倍擴大,城市人口成倍增加,中國的城市化率從2002年的37.5%上升到現在的58.5%左右,城鎮常住人口從1.7億增加到了8.1億。就在城市發展日新月異的時間里,臨清卻走上了截然相反的倒退之路,截至2017年,城市化率反而從2002年的55%左右下降到45%,全境人口82.39萬人(2016年數據),市區僅僅35萬。
不過,這兩年,縣城作為我國城鄉大格局里面頗為微妙的存在,已經成為城鄉交匯的首選,臨清人口流出大于流入的局面正在迅速改變,來自下屬鄉鎮唐園的馮欣就是眾多進城買房的代表之一。
自打馮欣結婚以來,便是跟公婆住在鎮上的平房里,剛結婚那幾年,一家四口住在寬宅大院里互相照應倒也合適,但隨著2個孩子的陸續出生,家庭規模迅速發展壯大起來,6口之家共處一個屋檐下便顯得窘迫起來。
起初,馮欣還能勉強接受這種生活維度,畢竟在鄉鎮里,馮欣這種情況并不少見,鄉村家庭源源不斷注入新鮮血液導致家庭人口急劇膨脹,這種情況下,一部分追求更為自由廣闊生活空間的年輕人搬離鄉鎮,這些人也便成為城市化最強大的后備軍。
促使馮欣加入后備軍最關鍵的因素是,大兒子今年到了小學適齡入學年紀,盡管鄉鎮具備教育資源,但鄉鎮中小學的好老師,這些年紛紛被縣學校挖走,自然不具有規模化的競爭力。
除了縣級資源的磁石效應外,加上近幾年交通完善下縣鄉聯系增強,從鎮上到縣里也不過半小時車程,思考再三,馮欣決定,讓孩子在縣城接受教育。這也就意味著,縣城的一套房成為馮欣一家的剛需。
年初五,各大售樓處開工的第一天,馮欣一口氣考察了四家樓盤,當晚,馮欣一家開了家庭會議,一致同意購置縣重點中學旁的現房項目,馮欣暗下決心,一定要趕在今年9月開學之前住進新家!
兩代人眼中的兩個世界
盡管開年復工第一天的售樓處熱鬧非凡,但坐在某項目售樓處角落里的小袁和他父親則稍顯沉重——歷時半年多之久,小袁還沒能說服家人出手買房,不管小袁怎么擺事實講道理,小袁父親總能為“房價遲早要跌”說出個子丑寅卯來。
小袁的父母住在城郊,平日里探望起來不方便,小袁便心生了讓父母搬到城區里的想法,加上近兩年臨清房價漲勢兇猛,前年10月單價3400元/㎡的房子,現在已經飚到了6000元/㎡,而根據齊魯人才網統計顯示,臨清市職工平均月薪為4357元,不光是逐漸拉開的房價收入比,房價收入上漲速度的差距也令人咋舌,小袁認為,照這態勢,還是得趁早買房。
跟小袁有同樣想法的年輕人不在少數,就小袁帶父親考察項目的當天下午,該樓盤熱鬧的一塌糊涂,七八個銷售人員身邊都有兩三組客戶圍繞著七七八八的咨詢項目情況,就連往日接待小袁的置業顧問也沒顧得上前來打聲招呼。
就臨清這一波上漲的房地產行情,除了引起購房者的陣陣騷動外,也成功引起了巨頭房企的注意。去年上半年,華南某知名房企首次下沉至臨清,拿下了市中心廣場南的大片土地,據坊間傳聞,市政府部門也給予了不少政策傾斜。
自這一房企高調進駐以來,這座均價5000出頭的小城便隨處可見精裝交付單價8000的廣告,一時間,習慣了毛坯交付的小城人民對精裝房充滿了期待,同時,也帶來了一波房價上漲小高潮。
不過,小袁的父親并不買賬。盡管起初該項目放話單價將達到8000元,但從12月份的開盤情況來看,實際銷售價格在7200元左右,并未達到8000元,相較于市場上的毛坯房單價也僅高出1000元。
除此之外,小袁父親在項目工作人員處了解到,這家以快消路線著稱的房企在臨清似乎遭遇了水土不服,原計劃半年完成去化目前已經調整至8個月內完成。
去化難的問題在臨清并非個例,就在臨清最早開業的銀座購物中心旁,由本地開發商自2016年開工建設的逸景花園項目停工近2年之久,縣醫院東側的幸福城項目爛尾4年,2018年才有接盤俠開工復建,很長一段時間內,每每華燈初上,在這片燈火輝煌的市中心,該項目所在地漆黑宛若鬼城。
另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是,2016年到2018年上半年,臨清房價突飛猛進,實現了單價從2000元到破5的飛躍,不過,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房價的漲幅確實在放緩,據小袁父親了解,近半年,全城平均房價上漲有限,僅300元左右。小袁父親認為,現在買房就是高位接盤,未來房價還會降,買房還得再等等。小袁父親的眼里卻滿是云淡風輕,而小袁眼里流露出的是熱切和羨慕。更多精選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