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去庫存引發需求虛增,帶動炒作風頭
去庫存引發需求虛增,帶動了一部分資金入市,形成了炒作的風頭。
在尹中立看來,與一二線熱點城市不同,三四線城市在房地產去庫存政策的刺激下也出現了交易火爆的情況。其中核心在于三四線城市的棚戶區貨幣化安置。尹中立指出,在貨幣化安置下,三四線城市出現了需求虛增的情況,由于購房者手頭有錢,增加了很大的購買力,這在一方面減少了庫存,但另一方面也引來了房企拿地再建造后形成了炒作的風氣。
按照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6687萬平方米,比3月末減少642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減少645萬平方米。
按照中原集團的監測數據,伴隨著部分城市庫存減少,全國庫存數據已經跌至44個月新低。
而庫存告急也使得部分城市蠢蠢欲動,出現“一房難求”的“火爆”場面。
4、“經濟帶概念”城市成投資主要目標
“經濟帶概念”城市是樓市調控下“火爆”的另一個原因。
在王業強看來,當前“經濟帶概念”的城市成為購房以及投資的主要目標。
以西安為例,今年2月,西安獲批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成為中國第九個國家中心城市。根據發展目標,到2035年,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和功能完備的城鎮體系將全面建成,同時關中平原城市群也將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城市群,引領西北地區發展。
根據社科院發布的數據,4月份西安房價同比上漲73%,位居全國第一。而這已經是西安連續很長時間房價漲幅高居全國前列。
王業強認為,如果城市的房價上漲是有基本面支撐的,那風險相對來說是可控的;相反,如果城市的房價上漲并沒有基本面支撐,純粹由房價繼續上漲的預期支撐,那就是泡沫,需要加強風險控制。因此可以看到,一些有預期、有概念,相對安全的城市成為炒房的目標。
除了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名單中還有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州、成都、武漢和鄭州。
5、人才落戶政策對沖樓市調控政策
據央視新聞報道,從2018年開年至今,已有超35個城市發布了40多次人才吸引政策。引進人才的門檻在“拼搶”中不斷被放寬和降低,其中與樓市調控政策緊密相關的戶籍限制資格也被打開。
有人對此質疑,各地引才新政給了購房者甚至炒房者便利,在引才的同時也在給樓市“松綁”。
據不完全統計,5月份以來,南昌、呼和浩特、山東、海南、新余、漳平、天津、西安、四川、鄭州和溫州等省市先后出臺吸引人才政策。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則指出,人才政策不能成為房地產調控的窗戶,房地產限購關上了房地產投資的大門,卻用太過寬松的人才引進政策來擴大購房窗戶。目前部分城市人口引進的門檻過低是弊病之一。
而在王業強看來,隨著部分二線城市強勢崛起,其房地產市場的繁榮自然會帶來對泡沫和風險的擔憂。但在他看來,這些城市的發展需要引入人才,同時也需要提升當地的經濟發展,因此人才落戶政策對當地政府而言或也是對沖嚴格的樓市調控政策的一種手段。
王業強表示,短期的行政調控措施可以起到維持市場的穩定,但長期而言,房地產市場需要構建長效機制,但并不是一蹴而就,未來更需要在住房制度、土地制度、金融制度等方面來完善。
想了解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