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錢多多)經歷了大半年的選秀,萬科最終決定聘任祝九勝為公司新任總裁、首席行政官。這是一個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決定。
根據萬科公開資料,祝九勝2012年才加入萬科,且20多年職場經驗都是在和錢打交道,沒有一天在一線從事過房地產開發、營銷。
萬科為何會選擇這樣一個背景的人出任總裁?這背后究竟隱含著怎樣的深意?
01、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中國的人口發展趨勢。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末中國大陸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上一年下降63萬,人口出生率為12.43‰,比上一年下降0.52‰。在全面放開二胎之后,僅僅一年,生育率就從上升轉為下降。
由于此后育齡婦女每年減少幾百萬,將使得中國每年生育人口總數持續下降,同時生育率也會持續下降。而這正是人口陷入“低生育率陷阱”的表現。

2016年~2020年的5年,育齡婦女(15~49歲)平均每年比上一年減少近500萬,其中20~29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人數減少約580萬人。
受此影響,在2035年前,每年出生人口將在1400萬~1700萬之間波動,從2035年~2050年每年出生人口在1200萬以上。預計2030年左右中國人口將達到峰值,約14.5億,但之后就會一直下降。
有人可能會說,人口總量還在增加,房子怎么會過剩?
這是因為最需要買房的年齡段的人口(20~40歲)的那代人,在未來的十六七年里會越來越少。
而由于連續不斷地開發,住宅的存量規模龐大。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積比1998年增長了118.65%。住建部專家在很多場合都已經明確表示,我們國家的房子告別了緊缺時代。
住房存量面積迅速增長,但是消費能力、消費欲望俱強的年輕人卻越來越少。這樣的現實市場環境,導致萬科的業務發展路徑和二十年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人為本,而非以房為本,成為萬科新的業務邏輯。
02、在2018年初的萬科目標與行動大會上,萬科董事長郁亮說,萬科要堅持以人民的美好生活為中心,在城市配套服務商戰略下做美好生活場景師、實體經濟生力軍、和諧生態建設者和創新探索試驗田。
這和20年前,萬科強調住宅開發一元核心的那個時代,已經有了天壤之別。房地產已經從緊缺開始轉向過剩,盡管一線和二線城市的樓市依然供不應求,但中小城市的供應顯然已經超過了需求。
郁亮的規劃,其實反映萬科未來的戰略發展重心,已經從房子轉向人,所有的業務以人為本,而不再是以房為本。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么萬科斟酌半年最終選聘了一位沒有房地產直接經驗的人出任新總裁。
相比于其他房地產商,眼下萬科更熱衷“美好生活的場景師”這個新職業。
以上海萬科為例,他們新近提出了“首席美好官”概念,將服務標準細化到住宅、產城、租賃業務、教育、裝修五大業務的每個模塊,期望從人、系統、生態圈三維度出發搭建服務體系,實現服務領域的新突破。
管理專家薛迥文說,服務是最難設計標準的,因為服務無法量化。每個客戶對優質服務的要求又并不完全一致。所以要實施服務標準其實是相當難的。
可以說,萬科探索服務板塊,是選擇了一條艱難的路,這條路是否適合萬科,萬科能否成功走下去,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03、事實上,在生育率連年下跌的同時,我們還在遭遇另一場危機:因為勞動力不足而導致的服務價格暴漲、服務質量大幅下降的問題。
在武漢這樣的二線城市,春節期間家政服務人員有10萬缺口,過年這9天花4500元請個保姆都很難;在上海,大量的老人由于請不起昂貴的全職保姆,不得不去長者之家過年,每天的費用超過200元。
從美容美發、足浴SPA,到網約車,或者修鎖、配鑰匙、家裝服務、汽車維修,再到教育課程,只要需要人服務的項目,過去一兩年收費都在上漲。
2017年,全國家政服務和養老服務價格分別上漲5.2%和4.5%,旅游和教育服務價格分別上漲3.6%和3.1%;住房租賃市場不斷發展,房租價格上漲2.9%;醫療服務價格上漲6.5%。
聯訊證券研究院宏觀組研究員張德禮分析,“由于老齡化等因素,加上勞動年齡人口持續減少,服務業價格肯定會出現一個持續的上升。”
服務價格上漲了,服務質量卻在下滑。
2017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72.68萬件,同比增長約11%。其中,服務類投訴為38.28萬件,占投訴總量的52.67%,同比上升16.72個百分點。
由此,我們再反過來看萬科的戰略轉變和新總裁人選,這里面似乎暗含著一個重要信號:物以稀為貴,高標準的優質服務可能才是價格長期上漲的商品,未來,服務或許比房產更值錢。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