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權分置
財經365訊(編輯 錢多多)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15日在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表示,我國將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適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權。
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的消息一經公布,快速在市場中流傳,相關報道也已刷屏,除了“三權分置”外,政府將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也是一大亮點,在權屬不變、符合規劃條件下,非房地產企業依法取得使用權的土地將可作為住宅用地,這是一項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
“三權分置”提出的作用主要有兩點,一是完善房地產租購并舉的長效機制。在深化利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的基礎性土地制度,推動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二是盤活農村閑置資源,發展經濟帶動。在各地改革試點中,可以重點結合發展鄉村旅游、返鄉人員創新創業等先行先試,探索盤活利用農村閑置農房和宅基地、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促進鄉村振興的經驗和辦法。
當然了,作為土地政策的一個創新性開始,也對“三權分置”作出了部分限制:城里人禁止到農村買宅基地,土地用途管制按規劃嚴格實行,嚴格禁止下鄉利用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私人會館等。
那么,三權分置究竟有何影響,筆者今天將從有地的非房地產企業、房地產商、個人三方面加以論述。
2.企業自有土地建設
相信大家對于京東、格力的員工是比較羨慕嫉妒恨的,劉強東表示,京東的員工宿舍,每間最多只能住兩個人,工作滿三年以上的員工,每人還能單獨一個房間;而格力的董明珠也曾公開表示過,格力已經在珠海開始建3000多套“兩室一廳”,要讓每個員工不用為一套房子辛苦一輩子。京東、格力雖在員工住房上有較好福利,但企業也有自己煩惱,格力用于為員工蓋房子的地,屬于“企業生活配套用地”,按照相關規定,生活配套用地不能超過廠房面積的7%,可建面積不能超過廠房用地的15%,可用面積較少,而目前正研究制定的土地管理辦法允許在權屬不變,符合土地和城市規劃下,非房地產企業依法取得使用權的土地可作為住宅用地,減輕土地短缺情況。
從土地市場的用地來源看,以國有用地及集體用地為主,但國有企業過去很少將工業用地轉做住宅用地,而據目前市場情況,北京市住建委曾發布消息鼓勵北京國有企業利用自有土地建設保障房,目前已建設約12萬套。隨著國有企業以及其他有土地使用權的非房地產企業逐漸加入到建設保障房的隊伍中來,不僅能增強企業對員工的吸引力,留住人才,也能確實減緩住房需求端的強烈需求,促進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
3.房地產商需加速布局
對于房地產商而言,加速發展房屋租賃市場刻不容緩。國有用地、集體用地建設租賃住房的措施將對購房需求端形成抑制,單靠賣房為盈利點的房地產企業市場份額或將受損,而前進廣闊的房屋租賃市場則是不可錯失的好機會。
與美國和日本相比,中國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房價租賃市場空間巨大,對比美國全國36.3%的租房比率,日本全國35.5%的租房比率,中國目前全國租房比率僅有11.6%(鏈家研究院)。對比美國、日本核心城市50%的租房比率,中國核心城市僅有30%左右,租賃需求旺盛。
而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廈門、武漢、合肥、鄭州、廣州、佛山、肇慶、沈陽、成都13個城市正在開展利用集體建設用地租賃住房試點,在試點城市,村鎮集體經濟組織可自行開發運營,也可通過聯營、入股等方式建設運營集體租賃住房。租賃市場空間雖巨大,但國有用地、集體用地建設租賃住房的持續開放逼使了房地產商加快進軍房屋租賃市場的步伐。
4.未買房者福音
對高房價望塵莫及,不愿做“房奴”的個人而言,國有土地、集體土地建設租賃住房的逐步打開,在有效緩解住房需求,保證住有所居的同時,盤活空閑的農村宅基地和鄉鎮企業用地,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這對于有住房需求卻暫不能買房的個人來說是個福音,企業自有用地住建房也將為員工帶來更多的住房保障。
可以說,“三權分置”,集體土地、企業自有土地可建住房的政策讓租購并舉的房地產長效機制邁出歷史性的一大步,期盼相關政策能夠盡快落地實施。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