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全國已有3.43 萬家民營企業結對幫扶2.56萬個貧困村,投入產業扶貧資金382.52億元、公益扶貧資金82.98億元,精準幫扶388.64 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可喜的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扶貧行動中來。然而,在3.43 萬家參與扶貧的民營企業中,恒大集團成為了民企幫扶的典范。究其原因,主要有四點:一是恒大的資金投入規模是最大的,總計110 億元;二是恒大的專職扶貧隊伍是最大的,達到了2108 人;三是恒大覆蓋的項目是最全的,從對貧困群體的教育鼓勵政策到興建養老院、學校、醫院,含蓋的面比較廣;四是整合的產業配套項目是最多的,恒大集團聯系了43 家農牧企業入駐大方縣。這一系列的做法,構成了社會幫扶力量中最為獨特的“恒大模式”。
恒大的畢節扶貧模式,是公益參與、產業開拓、社區綜合開發三種模式的綜合。公益參與模式,主要是設立2億元的“恒大大方慈善基金”及建設小學、養老院等;產業開拓模式,主要是設立了1 億元“產業扶貧貸款擔保基金”,擔保總額達10億元,同時投入9億元,因地制宜建設依托合作社運營的產業基地;社區綜合開發模式,主要是捐資10億元,結合新型城鎮社會化和新農村建設,建設50個新農村和一座民族風情小鎮。
“在集團決定參與畢節扶貧工作之后,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就多次強調要強化扶貧意識,不斷創新社會扶貧工作理念。新時期的扶貧幫困不再是簡單的捐款捐物,抑或救助幾名失學兒童或資助貧困大學生,而是要立足現代化、城鎮化、信息化大趨勢,以提高農民整體素質為抓手,通過扶智傳技,促使廣大農民開闊視野,與時俱進,順應時勢,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借助外力,主動出擊,尋求和捕捉增收渠道及商機。”恒大集團副總裁兼扶貧辦主任姚東說道。姚東的這一席話道出了恒大扶貧模式為何能在短短兩年內跳出傳統的社會扶貧模式的真諦。
▲ 恒大2108人的扶貧隊伍出征扶貧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