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買房者心態的,除了樓市成交量下滑、二手房出現議價空間外,還包括調控政策的出臺以及購房門檻等。一位在2015年年末就開始籌劃買首套房的人士表示,受限于“5年社保”門檻,他在2016年沒能買到房,在滿足購房條件后,能買得起的房子又太偏遠,“還是再等等看”。
盧文曦指出,在“買漲不買跌”的心態下,購房客群或進一步減少。經過長期成交低迷,二手房議價空間有進一步打開的苗頭,尤其是一些“老破小”或者總價千萬以上的房源,接近9折的案例有所增多,因此,二手房市場伴隨著量能下滑,成交價還有進一步下跌的可能。
實際上,觀望情緒在房企中也存在。“因為限價,很多拿了高價地的房企現在沒有辦法開盤,如果明年限價政策持續,很多房企可能會拖不起。”一位地產開發商高管表示。
楊紅旭指出,當前樓市地價存在一定的泡沫,從地價占房價的比重看,由于房企土地購置均價漲幅高于商品房成交均價漲幅,今年10月,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均價占商品房銷售均價的比重已經達到了64%,創下歷史新高。
資料顯示,在2016年,由于一線及部分熱點城市樓市火爆,開發商搶地導致地王頻出,“面粉貴過面包”的地塊數量大增,地價漲幅較大。2016 年下半年,部分熱點城市出臺相應政策控制地價增長,但從全國層面來看,總體地價漲幅并未受到抑制,2017年前11個月,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均價為5161元/平方米,再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26.4%。
“從現在的狀態看,我們打算分兩步走,限價和市場價之間價差不高的項目,我們會處理掉;如果價差太高,明確會虧損的則要想辦法,比如把存量資產進行證券化等方式。我們要保證現金流、謹慎調倉。”一位上市房企高管強調,明年房企最重要的是“掌握現金流的平衡”。
一位浙江房企高管則表示,公司此前主要布局三四線城市,目前公司正在“搶收”:搶開盤、快去化、快回籠。據悉,受益于三四線樓市的火爆行情,該公司在這兩年里每年的銷售額增幅均超過100%。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