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銷售額下滑之外,在四季度開局階段,房企銷售均價也顯示出下滑態勢。中信證券月初發布的研報顯示,2017年10月,18家龍頭房企的銷售均價環比下降2.4%。
分析顯示,出現這一變化很可能是因為企業為追求業績而采取保守的價格策略,不再上調產品售價,甚至提供一些隱性折扣所帶來的結果。此外,政策因素也不可忽視。龍頭房企10月銷售均價環比下降,或與重點城市在2017年10月上旬和中旬嚴控高價盤入市有關。
土地成交2017年10月也處于近期低位,根據相關機構監測,10月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積10097萬平方米,環比上升16%,成交總金額2634億元,環比下降27%。而土地成交的量增價跌,主要是因為三四線城市成交面積占比大幅上升,從9月的60%大幅攀升至79%。
“現在下結論房企正在失去進取心還為時尚早,10月影響房企業績的因素比較多,很多企業希望步子走得更穩一些,短期內沒有過分追求業績的增長,”一位樓市觀察人士分析,受“十一”黃金周的影響,房企在推盤方面顯得更加謹慎,供求數據均出現大幅下滑,尤其是前三季度房企業績表現優異,不少房企已提前鎖定年度銷售目標,四季度的沖刺動力可能不是很足。
乏力還是發力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10月很多項目延緩了入市,因此11月就成為房企沖刺年度銷售的最關鍵月份,有消息稱,大部分房地產企業在11月增加了房源供應量。還有個因素不容忽視,房企在享受了歷史資金最寬松的2016年后,2017年貨幣政策持續收緊,房企回款需求更為強烈,所以開發商在11月推盤增量意愿會增加。
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則認為,隨著樓市長效調控機制逐步建立,樓市作為投資的資產配置的功能屬性被大幅降低,前期被限售的房源將被拋售進入市場,再加上購租并舉、房地產稅等多重經濟、財稅手段的調控,長期來看房企將面臨真正大考。統計顯示,隨著調控政策在二三線城市進一步鋪開,全國已有數十家城市加入了“限售”行列。四季度最后兩個月,房企業績翹尾難度不小。(原標題:年底樓市進入冬眠模式 北京商品房網簽數據創新低)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