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系統開出的行政罰單,主要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等法律法規及相關條例通知等。
已開出罰單的案由,包括信貸資金改變用途、違規發放個人住房貸款、資產質量真實性嚴重不實、銀行承兌匯票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等等。
據上證報記者梳理發現,信貸和票據業務發生違法違規,是銀行“吃”到罰單的高頻案由,尤其是信貸業務。據不完全統計,大約三分之二罰單都與信貸業務有關,這自然與銀行信貸業務量最多密不可分,也因此成為監管部門重拳出擊的領域。
而信貸類業務處罰原因包括虛假授信、挪用貸款、違規發放貸款等等。比如,深圳農村商業銀行領到20萬元罰單,案由是“向項目資本金不實以及比例不達標的企業發放房地產開發貸款”。
票據業務成為違規高發領域,主要與去年票據風險案件頻發有關,業務操作違規成為處罰重點。處罰原因包括:承兌匯票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貼現業務等等。
實際上,梳理各類罰單可以看出,受處罰領域與銀監會此前提出的四大風險點以及自查整改內容吻合,比如不良資產、跨市場和跨行業產品、房地產市場等等。
銀監會日前召開的2017年年中工作座談會強調,要以“嚴緊硬”來改變監管工作的“寬松軟”。據此,業內預計下半年“罰罰罰”模式不會停止(原標題:千張罰單不斷敲打銀行 房貸竟是一大重災區)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