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白洋淀。
堅決做到“三個不建”
“目前,新區規劃建設各項工作扎實有序推進、取得積極進展。雄安新區城市建設,堅決做到‘三個不建’:不建高樓大廈,不建水泥森林,不建玻璃幕墻!” 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表示,新區建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努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新格局。
在人們印象中,高樓大廈、玻璃幕墻幾乎成了大城市“標配”,樓蓋得越高,越顯得高檔氣派。大城市土地值錢、人口聚集,建好了房子不愁賣,于是越建越多變成了“水泥森林”。但實際上,這樣的城市可能并不宜居,也不是人們理想中的工作生活之所。雄安新區建設,顯然不想走這樣的老路。
“順應自然、尊重規律,就是按照平原建城的要求,盡可能體現原有特色風貌。” 雄安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劉寶玲介紹,建設新區絕不能搞標新立異,更不是生搬硬造,不能人為的搞點什么出來。有河的地方就有河,高的地方就高,低的地方就低,順應自然,著力建設綠色、森林、智慧、水城一體的宜居新城區。
確保新區藍綠交織
雄安新區要藍綠交織,藍色主要是指“華北明珠”白洋淀,綠色則是大面積的植樹造林。城市規劃還劃出了一條硬杠杠:確保新區藍綠空間占比70%以上!這意味著,新城的綠色生態面積非常大,基礎設施、生產生活占地則不能超過30%。
“新區確定了白洋淀生態修復的三大目標,一些治理項目已經開工實施。同時,新區還將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建設平原近自然森林,從人工林逐漸演替為天然林,構建綠色生態新格局。”劉寶玲表示,目前新區已經開始在175畝的造林實驗,從規劃設計、苗木選擇、技術支撐、施工管理,招投標、后期監管、行政指揮等環節進行全鏈條落地實驗,積累經驗,編制《造林手冊》,開展培訓。今年秋冬還將啟動面積為一萬畝的片區造林。到2030年,新區森林覆蓋率將達到40%以上,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一倍。
“哇!這不就是住在森林公園里了嗎?這樣的環境太有吸力了,非常令人向往!”看到這樣一個規劃藍圖,在北京工作的很多年輕人都發出了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