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消費貸違規使用屢禁不止?
實際上,本輪監管圍堵消費貸違規使用并非第一次,此前也有過多次類似的專項檢查,但為何消費貸違規入房市、股市的事情一直屢禁不止?
一國有大行個金部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由于貸后監管難度大,銀行實際上很難準確掌握貸出去的資金的最終真實用途,這也就是導致了不少人鉆空子,違規使用消費貸資金購房。
該大行人士稱,銀行只能監控本行內部資金流向的全流程,但資金只要轉入其他銀行,就無法繼續追蹤。所以違規使用消費貸資金的貸款申請人,通常是偽造消費合同或經營合同,銀行將受托支付的貸款直接打到合同對手方的賬戶中,對方再通過其他渠道把錢轉給貸款申請人,就可以自由使用這筆資金了。
“銀行自查的內容主要是看貸款審核資料是否齊全,對資料真實性的把關是否嚴格,但對資金的真實使用情況是很難準確掌握的。”上述國有大行人士稱。
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稱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首付貸、房抵貸違規用來買房的現象一直存在,近期又卷土重來則主要與今年以來銀行的個人房貸政策收緊有關,本質是一種金融供給的收緊。
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目前大部分銀行推出的個人抵押消費貸款的年化利率在6%-7%左右,且多數資金的使用方式較為靈活,可以隨借隨還;相比之下,目前二套房按揭貸款利率為基準利率上浮10%或20%,即5.39%或5.88%,與個人抵押貸款的利率相差不大,在當前個人按揭貸款放款時間拉長的情況下,就有人選擇通過抵押貸款來加杠桿買房。
“受到信貸規模控制、房地產政策收緊的影響,個人按揭貸款到位的時間確實相對拉長。我最近問過房產中介,目前市面上建行和另外一家銀行按揭貸款的放款時間在同業中還算快的,但就這樣最短也需要2個月左右的時間。”建行副行長龐秀生在建行半年報發布會上稱。
不僅個人房貸到位時間拉長,上半年銀行將個人房貸的絕大部分額度都分配給了首套房,相應的,二套房的房貸申請難度更是難上加難。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25家上市銀行的個人房貸余額較去年底漲幅為10.89%,這與去年同期35%的增幅相比大幅降低。北京銀監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二季度,轄內銀行機構發放的執行“317新政”的個人住房貸款中,支持剛需群體購房的首套房貸款占比超過七成。 (原標題:樓市整治:三四千億消費貸違規流入 多地銀監局出手)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