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空調是溫控風口,夏天冷風會避開人的位置吹向兩邊,而冬天暖風則是垂直向下,提高供暖效率。”在晉陵公司文化廣場一期項目部經理胡雙健的帶領下,記者近日走進了文化廣場一期大樓,體驗這座大樓“綠色技術”的魅力。
標準
達國內建筑行業最高“綠標”
常州市文化廣場一期工程總建筑面積近15萬平方米,共2幢大樓,均為地下2層(局部3層)、地上12層,建筑總高度均為54米,一期工程已經于8月完成竣工備案。
“文化廣場一期是三星級綠色建筑工程,這是國內建筑行業最高標準。”胡雙健介紹,工程采用了當下最前沿的BIM技術,建成后的大樓里,從空調出風口的朝向到每個隔間所用的玻璃,處處細節都滲透著綠色技術,節能節水節材的理念貫穿其中。
創新
需要改動設計的話,可在三維模型上測試效果
胡雙健介紹,BIM又叫建筑信息模型,“過去我們設計圖紙和施工圖紙都是平面的,許多工程中的改動要嘗試后才知道效果如何,這樣往往會浪費很多的時間和材料。”胡雙健說,使用BIM后,他們通過三維模型,實現了管線碰撞的檢查和預控、最低層高控制等都會有直觀真實的反映,大大減少了施工過程的錯漏和變更。同時還可為后期運行維護提供寶貴的工程資料。
節能
使用雙空調系統,節能效果大大提高
“我們幕墻可開啟面積比例超過了15%,所以整座大樓的通風和采光都是很好的,這在很多時候也能起到節能的效果。”胡雙健說,大樓每個房間均可以隨時開窗通風,過渡季節主要以開窗為主,也可獨立開啟新風系統,節約空調系統用電。
胡雙健說,大樓的空調采用兩種系統,1到3層采用冰蓄冷水系統,4到12層采用多聯機+全熱回收新風系統。冰蓄冷水系統就是在夜晚利用谷電制冰,白天利用冰融化的溫度進行制冷,比節能標準提高幅度在13%以上,而多聯機空調+全熱回收新風系統的應用,也比節能標準提高幅度在16%以上。
此外,走道、門廳等公共部位的照明燈具由智能照明控制器控制,夜間還可以自動定時降低照明度。
節水
年非傳統水源利用量可達近6000立方米
工程采用雨、污分流制、污廢水合流制。空調冷凝水排水為有組織排水,室外采用污廢水合流制,排至市政污水管;收集屋面和場地雨水,雨水收集池位于二期地下室,采用混凝土蓄水池,蓄水池容量超過1000立方米,收集處理后用于綠化澆灌,道路沖洗,以及冷卻塔補水,這一項目年非傳統水源利用量可以達到近6000立方米。(原標題常州市文化廣場一期工程竣工 最高綠色標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