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6月30日,佳兆業擁有土地儲備2160萬平米,甚至超過一些二三十強的房企。
“復活”后的佳兆業再次聚集市場目光。停牌了近兩年的佳兆業,終于發布首個中期業績報告,并一舉扭虧為盈。佳兆業還稱,未來兩到三年,地產主業年度銷售業績達1000億元。
收購多家上市平臺
復活后的佳兆業幾項核心指標增長幅度較大。佳兆業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實現合約銷售金額224.6億元,同比增長約62.6%。今年佳兆業將銷售目標定位400億元,目前已完成了56%。在銷售與財務轉好的情況下,佳兆業開始加強并購,染指A股平臺。
近日,佳兆業通過其全資控股的深圳市一號倉佳速網絡有限公司,受讓A股創業板公司明家聯合1.35億股,即21.25%的股權,并獲得這家A股上市公司的控制權。
對在港上市的佳兆業而言,收購明家聯合短期內最大的意義便是擁有了一家A股上市平臺。公開資料顯示,明家聯合于2011年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原從事電涌保護產品業務,目前主營業務已轉型為互聯網科技。
“此次收購使得佳兆業擁有了以移動數字營銷為主業的境內上市公司平臺,有利于公司充分利用國內資本市場拓寬投融資渠道,推動互聯網業務與原有產業的融合與發展。”佳兆業相關負責人表示。
對于后續動作,在公告中,佳速網絡表示暫無對上市公司業務或資產進行調整的明確計劃,此次權益變動完成后,不排除在未來12個月內對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的資產和業務進行出售、合并、與他人合資或合作的計劃。
據公開資料顯示,除了佳兆業自身在香港上市、明家聯合在A股上市外,佳兆業旗下還擁有在香港上市的美加醫學、在美國上市的南太地產兩個平臺。今年7月12日,佳兆業宣布擬以1.1億美元收購美國上市公司南太地產17.7%股權。
“科技+”背后的多元化轉型
佳兆業曾被稱為深圳的“舊改之王”。從2014年底開始,佳兆業經歷被鎖房源、債務危機、項目停工、董事長辭任、面臨被融創收購等一系列風波。
后因年報問題,被港交所長期停牌,直到今年3月,佳兆業股票才在港交所復牌交易。
佳兆業也因此錯過了國內房地產行業大爆發的一段時期,如今要迎頭趕上,就必須營造彎道超車的條件。
在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看來,佳兆業選擇的戰略,是實現跨行業、多元化投資的轉型。
在2017年的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佳兆業董事局主席郭英成就公司近年發展的業態做出一個概括性陳述:旅游產業、科技產業和大健康產業,它們是公司基于舊城改造項目的多業態板塊,可能配備不同的舊城改造項目,有不同的產業定位。
目前佳兆業的發展布局已涉及金融服務、城市更新、文化體育、商業運營、旅游產業、酒店運營等多個產業市場及細分領域。而在佳兆業的發展軌跡中,“科技+”的特點已有所顯現。
佳兆業在錯失上一輪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紅利后,其發展勢頭受到一定影響,雖然其提出了多元化戰略,但目前還沒有形成規模效應。(原標題佳兆業“復活”后多元化轉型未現規模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