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9月,南京高淳固城湖官溪河終于從往日的喧囂中安靜下來,偶有涼爽的秋風吹過,湖水才一圈圈地泛起漣漪。仿佛在一夜之間,原本長期停靠在岸邊的372艘連家船全部消失了,眼前呈現出干凈整潔的湖濱水岸。
連家船從何處來?又去向了何方?離開了連家船的漁民,生活又如何安置?近日,本報記者來到官溪河附近探訪。
372艘連家船全部消失
官溪河東接固城湖,西連石臼湖,地處蕪申運河,優越的地理位置,使這里成了來往船只避風和憩息的理想之地。
9月7日下午,涼風習習。官溪河寧靜美麗的岸邊,數十條小漁船隨浪搖擺。1年前,這里有300多艘連家船一字排開,在固城湖上打魚的漁民住在十幾米長、三四米寬的船上,廚房、衛生間等設施一應俱全,可滿足一家吃喝拉撒。連家船邊上,還連著小漁船,漁民晚上睡到11點起來,翻身即可跳上小漁船下湖打魚。第二天早上陸續捕魚歸來后,泊岸便熱鬧起來。
熱鬧的場面如今隨連家船一起消失,只剩下漁民捕魚用的小漁船。安靜的泊岸邊,59歲的漁民姜根銀形單影只,他因下雨沒有出湖打魚,不過漁船上還存放了十多條小昂刺魚,他準備帶回岸上的家做晚飯。若是在以前,殺魚、煮魚、吃魚都在船上完成,生活用水和生活污水直取直排。
包括姜根銀在內的淳溪街道漁業社區漁民8年前從朱家碼頭搬遷至此。社區書記胡根喜告訴記者,他們中90%來自揚州、興化等地。早在咸豐年間,這些漁民帶著連家船流入高淳,祖祖輩輩已在船上生活150多年。如今,他們全部告別祖輩延續的船上生活,搬到岸上,住進樓房,喝上自來水。
改善水環境,回收連家船
“連家船固定停靠點因離老街和水產市場較近,很多非漁民想依靠漁船做餐飲生意。”高淳區固城湖管理中心副主任趙小平介紹,長期以來,越來越多的船只停在這條水上通道,生活污水排向河道,給河道水質造成污染,同時,給防汛安全也帶來很大隱患。
考慮到諸多安全因素,并根據“263”行動的相關要求,高淳區決定對連家船依法依規進行徹底整治。經排查,官溪河沿岸船舶涉及人員復雜,其中包括260戶漁民和一些外地人,整治范圍內的船舶共372艘(躉船354艘,沉船18艘)。
今年5月,高淳區正式實施官溪河船舶綜合整治,根據整治方案,船主須在規定期限簽訂船舶回收拆解相關協議。同時,挑選了12家國內有資質的評估公司供船主選擇,其中一家選擇率達91.48%的評估公司被確定為本次回收船只的評估,政府按實際評估價進行補償補助。
由于大部分整治船舶為水泥船,所有整治船舶簽約后陸續拖運到陽江造船基地集中拆解。考慮到部分漁民岸上沒有房子,當地對岸上無住房戶進行救助,滿足條件者可申請公共租賃住房、購買共有產權保障房或申請建房安置。此外,該區還長期提供各種創業就業技能培訓,漁民如有“上岸”意愿可隨時享受免費培訓。
依依不舍,開啟新生活
“我從小在船上長大,習慣了聽著浪聲入睡。”姜根銀坦言,一開始并不愿意離開連家船,但征收人員多次上門解釋后,他開始意識到連家船對環境的影響及安全問題,最終他還是忍痛交出了船。兩艘100多噸連家船被回收,他們一家得到29萬多元回收款。告別依依不舍的連家船,他們一家住進岸上空置多年的樓房。“希望我們很快適應岸上的生活。”姜根銀拿著魚回家時,回頭又深情地凝望著這片賴以生存的湖水。
漁民告別連家船,身份和生活方式并未改變,而生活條件和環境得以大大改善。據悉,漁民保留的作業漁船將停放到花奔大橋附近的集中停靠點,距離現在的停靠點約15分鐘船程。
截至目前,除一艘沉船還未簽約處置外,其余全部簽約回收補償。高淳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區設4000多萬元專項資金,下決心啃下這塊水上污染“硬骨頭”,讓官溪河恢復水清岸綠的美景。
(原標題:告別連家船 上岸住樓房)